首页
>地名文化

2024

03/20

09:44:36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枣庄地名故事--羊庄镇几个地名与范蠡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越国上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之后,功成名就,急流勇退,遂与西施毅然离开了越国。他俩隐姓埋名,泛舟北上来到齐国。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拜为相国。三年后,范蠡再次辞官,散尽家财,到小邾国来寻访墨子。在墨子家乡附近,他看到滥国邑城(今羊庄土城)一带山清水秀、草茂粮丰,陶醉于这里的山水风光,就居住了下来。

  不久,范蠡就在滥国邑城北(今羊庄镇赵庄村附近)和城东(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一带)建了两处烧窑,制作、经营陶器(当地居民至今还保留着制陶的传统)。同时,他还在城外的华采山上搭建茅屋开坛讲学,给附近的居民传授经商之道。西施则和人们一起牧羊于薛河岸边。由于牧羊人都想去听范蠡讲学,为了不让羊走失或弄混,西施便让他们在地上楔下许多木桩,把羊拴上固定下来。这样,大家就可以放羊听课两不误了。木桩后来被人叫作“羊桩”,今天的“羊庄”之名就是由其演化而来的。

  由于在邾国主要靠制陶发家,所以,范蠡就自号陶朱公。几年之后,他们的三个儿子相继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于是,大儿子选择了在滥国邑城边薛河南岸造屋建舍。老二就紧挨着大哥,在西边安家落户。老三一看大哥、二哥都选好了地方,他就来到不远处的豹头山居住下来。因此,留下了“大在东,次在西,三幺选了豹头山”的民谣。这也就是范东、范西、豹头山(现更名为胡村)村的由来。

  薛河自华采山东蜿蜒而来,绕山半周向西而去。河面到山北突然变宽,水平似镜,如一湾碧玉,人们把它叫做“范蠡湖”。岸边有一处一丈五尺的土台子,它经历风雨洪水的冲刷,仍安然无恙,这土台子被称为“钓鱼台”。传说,范蠡在经商讲学之余常到这里钓鱼。后来,有朱姓迁来在此南面几里处建村,便借这“钓鱼台”取其村名。

后来,范蠡、西施又悄然离去。由于他们好善乐施、仗义疏财。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们,便把陶朱公讲学的华采山叫作“陶山”。又在薛河之阴和陶山之阳建了两处范蠡祠(庙),“财神”、“商圣”范蠡被人们供奉起来。他居住的陶山之阳范蠡祠南的一个村落,也被人叫作陶庄(今薛城区陶庄)。而在陶山东、西的两个村庄则分别被叫作陶山东村和陶山西村。

            

                                             (供稿:枣庄市民政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