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经纬

2022

12/06

08:46:46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五莲县“洪凝”地名考

众所周知,日照市五莲县政府驻地在洪凝街道(原洪凝镇)。

“洪凝”二字组合,真叫人不好理解。大凡地名,有来笔者并非当地人,因为一向对地名学情有独钟,脑海里就经常萦绕着一个问题:“洪凝”地名是怎么得来的?

位于日照市西北的五莲县城,笔者曾很多次去过。感觉这座小城确实很美丽、很可爱。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条从南向北蜿蜒流过县城的洪凝河。这条河流被视为五莲县的母亲河,多少年来一直这么流淌着,使得“山城”五莲更增添了几分动感与妩媚。

笔者阅览康熙十一年《日照县志》,发现洪凝这个地方在书中被称作“洪宁乡”“洪宁店”,这说明洪凝”其时是叫“洪宁”的。按理说,“宁”是个常见字,文意又佳,而“凝”则较为生僻,只用作动词。地名用字弃“宁”取“凝”,显然不合常理,其中必有因由。笔者不由想起早前曾公开发表的拙文《涛雒缘何取“雒”字》,该文探究得出:涛雒镇在明末为避明光宗朱常洛的名讳,从而将原名“涛洛”改为“涛雒”。——“洪宁”改为洪凝”,会不会也是因为避讳因素所致?带着上述疑问和猜测,笔者在《山东省五莲县地名志》一书中,还真找到了答案——就是因为避讳缘故!书中对“洪凝”地名由来是这样记载的:

明初,曹、解两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沿沟立村,唐、郑两姓相继迁入。因村处洪凝河两源相汇处,汛期常闹水灾,以避洪求安意,取名洪宁沟,简称洪宁。明嘉靖《青州府志》载“洪宁沟”。因忌清道光皇帝“旻宁讳,改为今名。俗称洪凝子。古为日照县四镇(洪宁、安东、梁乡、碑廓)之一。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同音字相代替。其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中国有许多好端端的地名,被改得本意全无,文化蕴涵随之丧失,造成名字来由难以琢磨和辨识,令后人困惑不已。

无论是“涛洛”改称“涛雒”,还是“洪宁”改称洪凝”,都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洪凝镇,早就改成洪凝街道了——本人现在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咳,当初何不借镇改街道之际恢复使用“洪宁”名称呢?!这样,既可恢复历史本来面目,又可大大降低改名成本。要说地名的内涵优劣,“洪宁”可比洪凝”强多了。

 

                        (作者:张所昆  日照市区划地名专家库成员)(日照市民政局供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