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经纬

2022

12/01

09:51:03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现代黄河三角洲顶点小考

资料记载,现代黄河三角洲是以渔洼附近为顶点的扇形面积。

目前,垦利区地图上仅有兴隆街道渔洼地村,难道这就是现代黄河三角洲的顶点吗?

打开垦利区地图,开发区有个村庄叫“渔洼”,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打开抗日战争时期的垦利地图或者是较早的黄河三角洲地图,在黄河右岸二十一户村附近标有一个“渔洼”,与兴隆街道的渔洼村相隔十几公里;《垦利县志》第三篇黄河尾闾垦利县黄河示意图标有两个渔洼一个离黄河很近,一个较远点;黄河河口历史变迁图在二十一户附近标注一个渔洼,一九七六年西河口改道工程示意图中也是在二十一户附近标注一个渔洼。归纳起来,垦利地图上出现了两个渔洼,两个渔洼是一个村吗?当然不是,黄河三角洲上曾有两个渔洼村,一个在开发区兴隆街道,一个位于垦利街道,一个靠近城区,一个靠近黄河,之后一个更名,一个保留原名,两个渔洼各自有着不同的故事。

兴隆街道渔洼村,位于荣乌高速西侧,316国道北侧,东与垦利街道荆岭村相邻,北与垦利街道左二村、苍州村相连,西与垦利街道邱围村相接,南与兴隆街道杜屋村相望;北纬37°35′、东径118°35′。原属垦利镇,2009年区划调整,划归兴隆街道。史载,该村1941年由孙怀红、孙怀义、孙士兴、王贤好与王贤良,分别从寿光县黑庄子和七里庄迁居立村。因该地地势低洼,黄河故道积水滋生淡水鱼类故名渔洼,1962年渔洼北迁新址。同年李玉贵屋子、解家河滩东部数十户村民迁入渔洼,仍称“渔洼村”。该渔洼村距离黄河约10千米,距离利津县四段村约22千米,且两村隔黄河不相望。

垦利街道的渔洼村,即北于村。位于黄河右岸二十一户西侧约二公里处,东临大三合村和小口子村,北依黄河与利津县东方红屋子、四段等村相望,西与北河北村相连,南与北河南村、大三合村相接,北纬37°40′,东经118°39′,距黄河约1500米,距离利津四段村约10千米左右,是典型的临黄(河)村。该村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始有人居住,曾用名东屋子、西屋子、西小口子、蘑菇屋子、渔洼村等。20世纪40年代初张银生自山东信阳县迁居该地,与小口子村是同一个行政村,且在小口子村西,故得名“西小口子”。1946年,因周围盛产蘑菇,又得名“蘑菇屋子”。1947年黄河发大水,坝北面冲刷出大水洼而产鱼,村南一块洼地也盛产淡水鲜鱼,村南庄北都产鱼便取名为“渔洼村”。同年土地改革时,因与兴隆街道(民丰区)渔洼村重名,故以方位更名为“北渔洼村”。之后,渐演变为“北于村”。

其实,北于(渔洼)村立村之前,早已有人光顾且发现一块洼地盛产鲜鱼。早在1880年北于(渔洼)村东南方向约2公里处,就有一赵姓名柱字洪元的人扎下窝棚开荒种地,时称赵家屋子。之后,圈地的人越来越多,官府叫该地带为“东王洼”,后为便于管理成立东王洼村,村公所在赵家屋子附近,后改名拨补地村。在离北于(渔洼)村老村不足200米处就住着拨补地村的李(太元)、张(随芝)等种地大户,叫西北屋子。因地势低洼,又叫西北洼子(拉),最洼处常年积水,水中有鱼。相传,19世纪末20世纪初,霍姓廷茂率子在西北洼子(拉)附近圈地,他在后面招扶耠子,几个儿子在前面拉耠子,那时还是一片荒野,芦苇没过人头,稍不小心就会迷失方向。当霍氏父子来到西北洼子(拉)时,看到有一个地方泛起白光,银光闪闪,格外耀眼,有的还在不停地跳跃,细细观看原来是一地鲜鱼,银白色鱼鳞反射阳光。霍家一公子要停下来去捡拾大鱼,可父亲霍廷茂怕好地被别人圈占了不让去,说等圈完地再去捡拾也不晚。结果,圈完地回来时,父子们怎么也找不到那些鱼了,从那时起西北洼子(拉)就多了个名字----鱼洼拉,也有人叫鱼窝。俗话说,旱了蚂蚱涝了鱼,自然孵化的自然鱼人们特别爱吃。那时候,有水就有鱼,村村都自己的捕鱼场,到处都有自己的鱼窝。有男孩的家庭除了买黄河刀鱼外,其他鲜鱼常年不用买,自己逮的就吃不了,剩余的还要送给亲戚朋友。20世纪60年代里,西北洼子(拉)年年是人们逮鱼的好地方,一年夏季的一天,李太元之女不知怎么回事在西北洼子(拉)溺水身亡,有人说是鱼精馋了,想要个玉女陪伴,一摇尾巴就把她打下了水坑;有的说水中有一朵鲜花引诱她去捞,她身子动花也动,把她引进水坑里了。当时没有人在跟前,是她不小心滑下去的还是被鱼打下水的,被风刮下水,不知真实情况,但从那之后,去西北洼子(拉)逮鱼的人少了。那时逮鱼的好地方很多,北于(渔洼)村东面小口子村前面的一片芦苇地里,常年有水,常年有鱼,据说一条大黑鱼有扁担那么长,也有人说有一托(寿光语,两臂水平张开,形成一条直线,从左手中指尖到右手中指尖的距离)长,总之里面有很大的鱼生存。大三合(拨补地)村前有一黄河故道,年年的雨水都积存在南河里,河道里有几个水深崖陡的地方,人们叫做湾。那几个湾常年不断水,里面鱼很多,鲤鱼、鲫鱼、鲢鱼、黑鱼、鲶鱼、黄颡(嘎鱼)、小古董鱼,应有尽有。每年春夏之交水较浅,人们都去逮鱼,有的用拉网拉,有的用抢网子抢,有的赤手空拳摸,等把水搅浑了,鱼都浮上水面,张着嘴呼吸,呛得没有劲了,那时的鱼最好逮。小伙伴中有很会逮鱼的,都叫他们“鱼鹰子”,水里胡没有鱼,有什么鱼,他们一看就知道。我是个不识水性和鱼性的憨小子,也经常跟着大伙儿去逮鱼。记得有一次我去河南边割草,看见有一洼水,水里有几条小鱼游来游去,便在路边捡了块骨头扔进水洼里,一会儿引来了好多鱼。我快步回家取来脸盆、水桶、抢网子,把进出水的小口堵起来往外攉水,水快攉干了,白花花一地鱼,正在我高高兴兴地旱地里拾鱼时,来了一个放猪的坏小子非要拾鱼不可,我不让他拾,他一脚踩开了坝子,水立刻涌进来,鱼也跑了很多,我还是拾了半水桶鱼。直到1970年十八户淤区灌淤后,人们还经常去逮鱼。但是后来随着种地用化肥、农药,自然河沟、洼地积水中鱼越来越少,爱逮鱼的人也失业了。

上面曾提到“1947年黄河发大水,冲刷出大水洼而产鱼,”是北于(渔洼)村立村后的事情,是村庄改名的原因之一。1937年之前黄河由神仙沟、甜水沟和宋春荣沟三股入海,之后黄河在河南省改道后黄河枯竭,西北洼子(拉)北边高处,逐渐有住户居住,当时叫东屋子、西屋子。1942年,东西屋子与小口子为一个行政村,且在小口子村西侧,便称叫西小口子。那时,清河军区的毛巾厂就安在西小口子(渔洼)村。1946年,人民政府组织民兵修筑黄河大堤,以防黄河复流后汊河行水。1947年黄河复流后,因停止行水十年之久,河道淤塞不畅通,朱家屋子以下河滩一片汪洋,很多村庄被淹。大堤在北于(渔洼)村西北处拐了弯,黄河摇摆不定,小口子至二十一户河堤出现险情,修筑了一些埽头。黄河水退后,大堤迎水面的坝壕里出现了很多水洼,水洼里每年都产很多鱼,爱逮鱼的人又有新去处。北于(渔洼)村西北角大堤拐弯处形成了一个较大水洼,鱼特别多,当时人们叫其“渔洼”,现代摄影人叫其“月亮湾”。“渔洼”便成了西小口子村的代名词。那时候,黄河每年都发大水,坝壕里的大水坑也渐渐地淤积平了。打开垦利县的老地图和黄河三角洲地图,“渔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标在黄河岸边。据说,黄河三角洲地图是1953年由山东省黄河河务局的一位专家绘制的。为了绘制这幅地图,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专家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吃住在黄河三角洲,跑遍了黄河三角洲的各个角落,用比较先进的测量仪器测定后绘制的。后来为与南边民丰附近的渔洼村区别开来,靠近黄河的渔洼更名为北渔洼。繁体“”笔画多,对于不识字农民来说很难写,“于”与“渔”同音,便写成了干勾“于”,再后来“北渔村”就改成了“北于村”,其实北于村没有一户于姓人家居住,村名纯属人为无意更改。

从垦利县的老地图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地图或是黄河三角洲地图上看,在民丰附近找不到渔洼村。今天为何要说说两个渔洼,主要是确认一下黄河河口三角洲(黄河现代三角洲)的顶点。

黄河三角洲分古代、近代和现代黄河三角洲3个概念,古代三角洲以蒲城为顶点,西起套尔河口,南达小清河口,陆上面积约为7200平方公里。近代三角洲是黄河1855年从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流路形成的以宁海为顶点的扇面,西起套尔河口,南抵支脉沟口,面积约为5400 平方公里;而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934年以来至今仍在继续形成的以渔洼为顶点的扇面,西起挑河,南到宋春荣沟,陆上面积约为3000 平方公里。前两个黄河三角洲是黄河自行改道形成的,而现代黄河三角洲是黄河人工改道形成的。从建国以来,黄河有3次人工改道,首次是1953年小口子裁弯工程,改黄河由神仙沟、甜水沟和宋春荣沟三股小水并行入海为神仙沟独流入海。第二次是1964年为确保垦利县城友林不被凌洪淹没在罗家屋子炸开生产坝子,黄河由神仙沟入海改为刁口河入海。第三次是1976年从西河口改道清水沟。

目前,现代黄河三角洲顶点有人特别是研究垦利史的人们中有两个说法,有的说,目前垦利只有一个渔洼村,即兴隆街道渔洼村,因此毫无疑问,现代黄河三角洲的顶点就是该渔洼村。既然是黄河三角洲的顶点,那么它应该是沿黄村庄,而且附近的河道一定有个拐点。而兴隆街道渔洼村距离现行黄河流路约10千米,其北面还有左家村、联合村等村庄,不具备三角洲顶点的特征,即便是也那应该说现代黄河三角洲顶点为左家或是联合村才是,而不能说是渔洼村,况且在黄河三角洲地图上根本没有第二个渔洼村。显然,兴隆街道渔洼村是现代黄河三角洲的顶点极不合适。从利津史志书籍上看,现代黄河三角洲的顶点有的书标注为四段村,因为1953年黄河小口子裁弯工程前,四段附近河道中间出现了一个沙洲,当地人叫“小孤岛”(东方红屋子),那段河道当地人叫四段河。小口子裁弯成功后,四段河汊河道淤塞。四段村距离黄河主河道约4公里左右,村前还有东方红屋子等村庄,四段村虽有可能有河滩地,但因有村庄相隔,也不应算是沿黄村。而四段村北纬37.68633354906854,东径118.59449386596681,与北于(渔洼)村相近,而且北于(渔洼)村靠近黄河,附近黄河有拐点,故推断现代黄河三角洲顶点是在目前已经改名后的北于(渔洼)村附近,因而黄河三角洲的顶点应该是在北于(渔洼)村附近。

另外,部分史书上多次提到“渔洼是军区毛巾厂所在地”,这里的“渔洼”就是二区的“渔洼”,即现在的北于,这是无庸置疑的。由此可以看出,现代黄河三角洲顶点“渔洼”应该是北于村。

现代黄河三角洲顶点附近,曾有三合渡口,系当时黄河口最大的摆渡船。21世纪后,在现代黄河三角洲顶点建筑了黄河控导工程,修建了五七引黄闸,供应原西宋乡黄河口镇大部分村庄生活生产用水。现代黄河三角洲顶点附近,红色教育旅游资源丰富,北于(渔洼)村是八路军毛巾厂,小口子是荣军医院,西林站、老郭屋子是医院,西宋家院(西宋)曾是垦利县参议驻地,滩沟涯(东宋)曾是染房,拨补地(大、小三合)曾是革命干部藏身之处,顶点西侧的朱家屋子曾是垦利县委驻地。所以,现代黄河三角洲顶点开发大有潜力。目前,黄河流域遇到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现代黄河三角洲应当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明天更加灿烂。(东营市民政局报送)

 

(郭学杰,男,垦利区垦利街道退休小学教师,中学一级,原西宋乡中心成人学校校长13181955368 1741899021@qq,com)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