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泉镇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南部,因镇内有一处风景如画的名胜古迹双泉庵,庵内有天然形成的双泉,故名为“双泉镇”。双泉镇北与归德镇相接,南与泰安肥城市湖屯镇、王瓜店镇、老城镇搭界,西与孝里镇相连,东与马山镇为邻。春秋时地绾齐鲁两国,汉属卢县,五代时始属长清县。
双泉镇地处泰山西北余脉区,自南向北周围有刀山、九鼎莲花山、黄崖山、银子山、人头山、牛头山、小马山等七座山环拱,形成四周群山环绕的盆地地形。
境内马山主峰海拔512.3 米,与泰山、五峰山并称鲁中“姐妹三山”,山上悬崖百丈,大树参天,森林茂密,景色秀丽,有早溯春秋、晚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山顶“丰施候殿”“碧霞元君殿”“玉皇殿”,山下“五泉十洞”“四十八景”引来观光游客流连忘返;早于秦代490余年的齐长城环绕在群峰之上,长达150华里。明代万历年间碑刻“四面云山不墨画,一曲涧水无弦琴”的诗句,说明双泉自古便是生态优美之地。双泉镇和生庄园、好兄弟都市农业园、万亩石榴园更是度假、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马山半腰至山巅有古人修筑的陡峭而整齐的石阶。山顶有唐宋以来的东西山门、丰施候庙、玉皇殿、碧霞祠、王母殿、灵官殿等建筑遗址,以及元明以来的大量碑碣。
双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大柳杭遗址、沈庄新石器时代到周时的遗址2处。春秋时期孙膑、庞涓拜师学艺的古卢国都城遗址“学城”村,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双泉庵,风景如画,鸟语花香。以幽、奇、险为特色的马湾,更是钟灵毓秀,引人入胜。此外,还有著名的古代齐长城,齐长城要塞—杜庄古城堡,“马陵之战”古战场马陵道,今天的“天然氧吧”穆柯寨、小泰山、樱桃采摘基地书堂峪等,境内还有牛山、人头峰、九顶莲花山、石小子寨等旅游观光景区。
双泉镇以泉闻名,雨季更多。双泉南部东西排列着十个自然村,泉水清澈甘洌无垢,且富含微量元素,乃天然的矿泉水,较有名的当属黄鹂泉、五眼井、满井及双泉。黄鹂泉因泉畔有黄鹂婉转鸣唱而得名,后依音称“黄立泉”。书堂峪樱桃采摘节为济南市十大采摘节之一。全镇精心打造独具风貌的水乡,已建成20公里的水上长廊,“生态双泉、魅力水乡”为全镇的烫金名片。清道光《长清县志》载:“县治西南40里,水冬夏不涸,每将雨,先有白鱼浮游而云雾蒸蒸然发,即大雨如注,土人验之,旱祷辙应。”泉水甘冽无垢,富含微量元素,当地人多长寿者。
双泉乡的杜庄古城堡,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齐长城的一要塞,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古城堡总面积为1.5万平方米,是千里齐长城上现存最完好、防御体系最严密的唯一一座古城堡。该城堡根据“因地形用险塞”的军事工程原则而修建,所有城墙都像刀削一样,城墙上的垛口也都非常整齐。城堡所在的山顶为东西走向,在狭长的山脊两侧是天然形成的绝壁悬崖,而东端的长顶则呈贺形,山的东坡呈缓慢下沉之势,为了防止敌人从东坡突破,城堡在这里建有三道城墙防线。城墙的南北两端都是绝壁深涧,从而形成屏障。中间的山脊只有大约三间屋的宽度,是整座城堡最为险要的地方,在这里建有第三城墙,靠南端留门,门内有大型石屋四间,大约是城堡的指挥机关和首长居所。石坪上还凿有当年插旗的旗杆窝。城堡西面的第四、第五道城墙,同样是建成南北悬崖峭壁之间,它们的作用是防备敌人从西面偷袭,因此战台和连墙石屋都设在城墙的东侧。整个城堡设计缜密,结构严谨,易守难攻,匠心独运。
古代齐国是中国谋略文化的诞生地,今双泉镇是古代谋略文化极发达的地区。双泉镇西南侧的陶山,是范蠡隐居所在地。陶山西南的平阴东阿一带,是秦汉之际著名谋略家黄石公的活动地。就马山本身来说,更是谋略文化的名山。据康熙《长清县志》以及位于山巅万历年间的碑刻记载,马山是战国谋略学鼻祖鬼谷子隐居之山,学城遗址,便是战国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从师鬼谷子之所在。马山有鬼谷洞、鬼谷水帘洞。
双泉民风纯朴,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第一,民间文艺发达。马湾农历三月三庙会已延续千年。双泉庵庙会规模宏大,影响面广,有“齐鲁三会”之称。其他如踩高跷,舞龙,扭秧歌等。第二,民间神话传说众多,如马山得名的传说,马山、泰山、五峰山三姐妹赌高低的传说、人头山的传说、石小子寨的传说、“双泉”的传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