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16

12/27

11:46:19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山东古镇古村》——万德镇

  万德镇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东南35公里处,居东岳泰山北麓,南与泰安市的岱岳区和肥城市交界、西与马山镇相邻、北与五峰山街道和张夏镇接壤、东与历城区柳埠镇搭界,国内有名的四大名塑灵岩寺就在万德境内。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津浦铁路、京沪高铁四条交通大动脉贯穿南北,京福高速路在万德设有出口,交通十分便利,是济南的南大门。境内大部为山地、丘岭,地势略呈东高西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镇驻地因地势低洼,故名“湾底”,后来谐音定名为“万德”。

  万德镇起源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据资料记载,唐代建村,名安阜店。元朝中期,村西南有个大水湾被山洪淤平,后村民以其地,临南北御道(时陈九省御道),聚集建房经商,逐渐形成较大村镇,人称湾底街,后演变为村名,后来讹传为剜底街、湾德街,清中期始,命名万德街,民国始年至解放前称之为万德区、解放初称万德乡、后设万德区、万德镇。

  万德镇历史悠久,古建筑、古遗址较多。原万德街就位于春秋时期齐鲁两国交界处(万德辖属鲁国)。当年九省御道就从万德街中心通过,是华东南九省进京的咽喉要道。由史以来万德街是兵家必争之地。国内修筑最早的长城——齐长城就在万德街南2公里处,现存有齐长城遗址(当时属鲁国)和万南烽火台遗址(当时属齐国),均属春秋战国时遗物。黄巢寨遗址位于万德街西南8公里处。齐长城遗址之上,是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率部驻扎过的一个重要山寨。现顶峰仍存有旗杆穴,山下有饮马槽和上营、下营(官兵宿营地)以及山腰杀人场(与朝廷军队打仗的地方)、血糊同等地传说故事。

  姜女祠遗址,位于万德街南长城村北首。齐长城遗址上,原有姜女祠正殿5间,内有姜女及其夫塑像,文革时期被破坏,现仅存有遗址及明朝嘉靖四年重修观音堂、姜女祠、玄帝阁的石碑一通,清雍正四年岁次丙午重修姜女祠圆头石碑一通,另有残碑数块。

  柳御史洞遗址,位于万德街西北的西房村南首,窑洞为仿木结构、砖券而成,面阔3间,中间正门、两侧间开内门,各成里间,外看为后高土层打的窑洞,从建筑形式看属明代所建。据当地传说,明代后期,有个在京做官的柳御史被贬后,来此避难修建,当朝皇上南巡路过此地,听说柳御史在此避难,便派人追捕,柳御史闻讯逃生,后改柳姓为刘姓,移居外地。

  灵岩寺位于万德街东北灵岩山南坡上。灵岩山又名方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玉符山,系泰山十二支脉之一。“灵岩”二字来自十六国时期朗公和尚,《神僧传》云:“朗公和尚说法泰山北岩下,听者千人,石为之点头,众以告,公曰:‘此山灵也’,遂名灵岩。”灵岩寺因山得名。朗公所创寺院,兴盛不到一百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灭佛,庙宇全部被毁。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法定禅师来此,重建寺院于方山之阴,曰“神宝”,后又建寺于方山之阳,曰“灵岩”。如今灵岩寺是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高僧慧崇建造的,但经宋、元、明几代修葺,已非原建(多属宋代)。宋真宗景德年间,灵岩寺改称“敕赐景德灵岩禅寺”,明成化四年(1468年)又改称“敕赐崇善禅寺”,嘉靖年间复名。据资料记载,最盛时殿阁40余处,禅房500多间,僧侣500多人。寺院布局恢弘,文物古迹丰富。主要建筑有千佛殿、大雄宝殿、御书阁、钟鼓楼、辟支塔等,还有积翠证明龛、墓塔林、五花殿石柱及唐代李邕书《灵岩寺颂碑》、元代日本僧人邵元撰书《息庵禅师道行碑》等唐宋以来的碑碣,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寺周群山环抱,深远幽邃。寺内外的汉柏、摩顶松、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以及“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都别具情趣。唐代李吉甫在«十道图»中将灵岩寺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同称四绝。明代学者王世贞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而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龙居寺位于万德街西南5公里处,为灵岩寺下院,创建于元代,明代重修,龙居寺三面环山,清溪绕前,殿前有粗围茂盛银杏树一棵,可谓古树参天,谷幽院静。

  万德是济南、泰安之间,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地方,较早就是长清县除县城以外的最大商贸集散镇。万德建镇较早,当年当地村民借九省御道便利条件,在西侧建房经商,万德街亦称青龙街,是早年最繁华的一条主街,当年店铺较多,进京返乡的客商官员都愿在万德街吃住玩乐,据当地老人讲述,当年最有名的马家店生意最红火,来往的客商和官员都愿到马家店吃住,当年万德街最受欢迎的食品有曲家锅饼、邱家馒头、齐家火烧,过往客商都会购买一些带回家。

  当年万德的青龙街,全部是用加工好的长方青石板铺起来的,全长200米之多,街北头有北戏楼,南头有南戏楼,当地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和乐安康,集资修建天气老爷庙和娘娘庙,每月逢五排十为万德大集。每年春秋唱两台大戏,周围村庄的百姓都到万德街看戏,据老人介绍,当年四邻八乡的姑娘都愿嫁到万德街,有“不图宅子,不图地,就图每年两台戏”之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