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岁序开,共赴新程。回眸2024年,在广州市民政局指导下,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市未保中心”)以锐意进取之姿,深耕细作,为广州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这里,提炼五组关键词回顾市未保中心一年来的奋斗历程,重温笃定前行的点滴“迹”忆……
关键词一:转型与提升
2024年,广州市未保中心坚持党建引领,把握转型升级新机遇,扎实履行兜底职能,拓展对外服务,切实发挥市级机构统筹协调作用,逐步构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服务保障更加精准、队伍能力更加专业、社会参与更加多元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
一年来,广州市未保中心守正创新、砥砺奋进,把“向阳1+N行动,探索推动困境儿童多元关爱服务”列入党支部书记领头攻坚项目,按照“点上立标杆、面上出经验、整体上台阶”的总体思路,以党建品牌为牵引、以党日活动为载体,助力推动关爱服务、资源链接、业务培训、普法宣传等工作见真章、出实效。
关键词二:温度与刻度
一年来,广州市未保中心秉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将儿童福祉置于首位,不断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以贴心守护的“温度”标注更多的幸福“刻度”。
提供“温暖照护+高效寻亲+放心护送”服务,帮助接受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寻亲返乡,成功率100%。依托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工作网络,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进行全面摸排、建档,定期开展关爱服务,送上“暖心惠童”大礼包。全方位发挥12345热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专家座席“守护”作用,24小时提供政策解答、资源链接和个案处置等服务,主动排查困境儿童2.87万人次,接听热线来电522通。
关键词三:协同与作为
一年来,广州市未保中心积极联动多部门(单位),加强合作、协同推进,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彰显担当作为。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指导下,编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服务规范》省级标准,明确服务规范,推动标准化建设。
数智守护平台持续发力。国家层面首次将流动儿童群体纳入国家关爱保护范围,市未保中心迅速响应,联动多部门通过数据共享建立数据台账,优化市级未保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主动推进流动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工作。
个案联处机制精准发力。针对复杂和重点个案,市未保中心建立个案联处机制,联动民政、教育、公安等多部门合力干预,并发挥社工机构专业优势,为个案对象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和个性化帮扶方案,让关爱与帮助触手可及。
片区督导机制协同发力。依托片区督导机制,市未保中心开展“常规督导+专项督导”,全年督导129次,督导从业人员667人次,撰写督导简报8期,专项报告8篇,有效夯实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工作各环节。
关键词四:热爱与专业
全年共培训市、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工作人员和镇街儿童督导员240余人次,村居儿童主任3066人次。组织广州市儿童主任代表队参加广东省首届儿童主任实务技能大赛(决赛),荣获团体、个人“双一等”。举办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护童成长”项目“牵手+”计划跟岗实训活动,面向6省16个县(区)未保机构负责人及骨干分享广州经验,促进儿童福利工作经验交流与发展。
关键词五:合力与活力
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一年来,广州市未保中心积极联动各方力量,打造“穗爱童行”“向阳行动”“彩虹计划”等服务品牌,营造关爱保护浓厚氛围,为高质量发展增添生机与活力。
全年共开展关爱活动45场,惠及未成年人一万余名。成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研究基地(广州),吸引32家社会组织入驻。上线“广州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公众号,发布政策法规、业务动态、心理健康、安全自护、家庭教育和关爱服务等推文362条。联动多方力量开展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12场,1200余人次参与,派发宣传册子2.2万余份。在国家、省、市级媒体以及市民政局新媒体等平台刊登稿件200余篇,在广州地铁平台投放公益广告86幅,推出“羊城护苗”直播公开课,观看人数逾4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