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大平原腹地,坐落着一座干年古县,它地处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因历史上境内有一座金山而得名。近代以来以农业大县见称,再普通不过,因为城太小,外来客商一不小心就顺着穿城而过的105国道跑过了头。客人调侃说:“金乡金乡,这分明是个乡,哪里像个县!”然而,历经十数年的一场蝶变,忽如一夜春风来,杏花桃花次第开,这座老县城实现了华丽转身,“诚信蒜都、江北水城”的美名亦悄然鹊起,享誉干里。
如今的金乡县城,高楼平地起,道路绿亮清,面积扩大了两倍,街巷纵横有序,河湖水系成网,宜居宜业宜商,花开四季,车水马龙。大美金乡,成为了金乡人的骄傲!
路是城市的骨骼,水是城市的灵魂。《金乡之歌》中有一句词“车如流水水如龙”,描绘得十分传神。一场蝶变,凝聚着数届县委县政府几大班子的智慧与心血,蕴含着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变和“五加二、白加黑”的干事精神。
老县城原本路就不多,关键是路况差,常年失修坑坑洼洼,当年流传着“车一颠,到金县”的笑谈。一个县城像样的街道没几条,就是金山街与北大街十字交叉,中间横着一架全城仅有的红绿灯。城市的变奏曲从拆迁开始破局,城市入口逐个整治,城中村陆续开发。北大街西延路上路北是个西瓜市场,路南是一溜大棚,如今建成了商业集散区,人们只记得这里如今“金西商贸城”,早已忘却了铁棚子下的西瓜皮,北大街偶尔还有人叫一下,但大多数人更喜欢它的新名字叫做“文峰路”。
城市北大门横堵着孙庄、张庄、殷庄三个村庄,进城的大路不得不以斜取势,由此形成了不规则的道路夹角广场,分别叫做“小三角”和“大三角”,谁看谁别扭。一场城市蝶变,道路取直后连接了“金司路”,三个村庄也都随之有了新的名字,孙庄变成了“诚信苑”,张庄变成了“金色阳光”,殷庄变成了“时代花园”。这还不算,三个村落之间原有一座大庙也被得以重建。这座庙,老人们称其为“五里后大庙”,早已在多年前那场动乱中被拆为平地,所幸八根蟠龙柱后来被重新用在了“文渊阁”走廊建设上,其余早已淡出了城市的记忆。这座庙,得以重建之后,人们才惊奇地发现,它的大名原来叫做“真武庙”,祭拜的是北方水神真武大帝。如今,以三个村庄社区为基础,形成了一个几千人的大社区,顺理成章叫起了“真武社区”。
城市的北大门焕然一新,城市的水脉亦悄然贯通。
▲文峰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
▲小三角旧貌
▲大三角旧貌
▲真武庙变迁(2012年9月)拍摄:李腾飞
▲真武庙变迁(2013年7月)拍摄:李腾飞
▲真武庙变迁(2018年3月)拍摄:李腾飞
(来源:金乡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