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呵护失学辍学、生活困难、监护缺失等困难未成年人,今年山东省日照市民政局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阳光护花 照亮未来”未保工作信息平台,创新打造“1133”智慧未保模式,实现对困难未成年人的主动发现、精准救助、关爱帮扶。
部门协同,建设一个平台,开发一个程序
日照市民政局通过线上数据多跑腿、线下人员补缺口的方式,建立全市未成年人“云共享”数据库,依托“山东通”建设未保工作手机客户端应用程序,提供给全市未保职能部门和基层工作人员使用。这打通了教育、公安、民政、卫健、医保、残联等6个职能部门原有的信息系统,汇总生成59万条未成年人信息数据库,包括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就学信息、家庭状况、监护人健康和就业情况等,减少基层工作人员逐人搜集、逐项录入数据的工作量。
数据库定期同步各部门数据,每半年对新出生儿童、流入儿童及学籍情况进行更新,确保数据时效性。同时,在确保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基础上,由乡镇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定期对本辖区的孤困儿童数据进行集中核对更新。
数据库系统每月自动检测年满18周岁的人员数据,基层工作人员根据提示及时核实,对年满18周岁不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予以退出,对年满18周岁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的孤困儿童,转入特别关注,确保“退出年龄不退关爱”。
主动发现,建设三个帮扶关爱工作机制
通过线上信息系统与线下“铁脚板”相结合,日照市民政局创新构建“云发现”“部门发现”“基层发现”三个主动发现机制,架起未成年人“保护雷达”。
建立云发现“政策找人”机制,与民政部门的救助系统、殡葬系统和卫健部门的生存状态系统、残联的残疾人保障系统、医保部门的医疗系统实时比对,及时发现监护人的生活情况、生存状况、身体状况,分析形成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等数据,并发送预警提示。村(社区)根据提醒入户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相关保障范围,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建立部门发现合力保护机制,系统对未保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放监管端口,实现信息共享;对公、检、法、司等部门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涉案人家中有未成年人的,将信息推送到民政、妇联、教育等部门,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责提前介入,确保这些未成年人得到妥善保护。
建立基层发现主动关爱机制,基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失学辍学、监护缺失、受到侵害的儿童,可通过信息系统对该未成年人做信息标注,再推送上报到相关部门,实现未成年人管理服务网络全覆盖。平台上线运行2个月,已有57名困境未成年人被纳入关爱保障范围。
智慧监督,提升基层+政府+社会三重服务效果
日照市基层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和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社会志愿者通过应用程序进行全程工作纪实,实现监督云管理。
儿童主任在按期走访辖区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过程中,通过“山东通”应用程序,将入户走访、巡访情况录入管理平台,记录时长,实现基层人员服务全过程监督。截至目前,系统已建立儿童主任走访记录档案1418条,月走访入户率100%,走访达标率100%,实现“双百”送温暖,关爱零距离。
对系统推送的需要上门查实的情况,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及时上传核实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置,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目前,系统已实现涉及休学、重病、涉案等未成年人重点个案协调办理20余件,法院、检察院、教育、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运用数字化平台重点督办,协同处理,及时跟进,快速高效地保障困境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各部门对购买服务开展的未成年人公益服务项目开展网上工作报告,定期上传工作开展情况、未成年人变化情况等,记录帮扶过程,形成电子帮扶档案,确保有案可查、有迹可循,形成工作闭环,提升“基层+政府+社会”三重服务效果。平台上线运行后,日照市共有30余家儿童类社会组织开展网上工作报告,建立2300余条电子帮扶档案。
日照市民政局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积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倾力打造“阳光护花 照亮未来”未保工作品牌矩阵,精准落实儿童福利政策,完善分层分类困境儿童保障体系,以数字赋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发展,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