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冬枣,还有“1+1+5+N”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

2023-08-10 15:29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字号:
分享: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民政局创新建立“1+1+5+N”工作体系,即党政领导,民政牵头,凝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等“五社”力量,开展N项未成年人服务保护工作,纵深延伸保护触角,将未成年人保护网织得更密更牢。

强化体系建设,把好关爱保护“方向盘”

一是坚持系统谋划,确保扎实推进。沾化区高度重视儿童事业和儿童发展,将儿童与福利、儿童与安全、儿童与教育等7大方面、79项策略措施全部纳入“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以规划促发展,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二是健全机制保障,把好制度方向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逐步构建“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部门联动、协同的机制,确保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施顺畅、质量提升。

社工在学校开展六一”儿童节活动,为儿童心理赋能

三是强化联动协同,实现关口前移。优化“主动发现、动态监测、精准帮扶”的发现监测机制,从上而下建立了“区+镇(街)+村(居)”的纵向联动机制,依托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定期与教育、残联、医保等部门进行数据互通,通过数据比对、数据筛查等方式主动发现符合条件的儿童,并第一时间反馈给乡镇(街道)核查办理,将救助关口全方位前移,实现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强化多元服务,绘就关爱保护“同心圆”

一是紧盯政策落实,筑牢民生保障底线自2023年1月1日起,沾化区再次提高孤困儿童基本生活标准,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和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分别达到每月2503元、2002元和1639元。

二是打造网络体系,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赋能发展。高标准建设3500余平方米的区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构建“一中心一平台多站点”的三级救助服务体系,以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辐射点,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向基层延伸、向需求延伸。全区11个乡镇(街道)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组建了一支包含11名儿童督导员、448名儿童主任在内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三方发力、上下联动,确保“儿童问题有人询,儿童工作有人管、儿童事情有人办”。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形成保护强大合力。创新开展“三亮三学三做”(亮身份、亮承诺、亮成绩,学技能、学法规、学先进,做妈妈、做朋友、做老师)村(居)儿童主任赋能行动,实现村(居)儿童主任全员培训。7名儿童主任被评为市级“最美儿童主任”,“‘守护天使’为留守、困境儿童撑起‘保护伞’”等经验做法被评为市级优秀创新案例。

社工组织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重温红色记忆

四是深化“为小”社会工作服务,助力儿童健康成长。优化社工队伍资源,组建志愿服务队,探索实施“社工+志愿者”“社工+慈善”等“社工+”模式,为未成年人尤其是孤困儿童提供“扶困、扶心、扶智、扶技”等服务。目前全区有22名专职社工、130名兼职社工和155支志愿服务队参与到关爱未成年人服务中来。

强化专业赋能,凝聚关爱保护“向心力”

一是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建强未成年人保护关爱服务阵地。沾化区民政局积极发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力量,将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朝着系统化、项目化方向发展。打造精品儿童项目,立足于农村留守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难群体,从结对帮扶、慈善捐赠、爱心捐助、心理慰藉等多方面介入,打造出“守护心灵”心理健康项目、“助梦春苗”孤儿助养项目、“候鸟课堂”关爱留守儿童进社区项目、“圆梦微心愿”困境儿童关爱项目、“护佑健康”孤困儿童保险项目、“朝阳助学”慈善助学项目等“助救+助医+助学+助困+助残”的救助精品项目。

社工走访慰问孤困儿童,为孤困儿童“圆梦”

二是以专业化服务为依托,培育孵化儿童类社会组织。近年来,已培育扶持滨州市沾化区溪边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滨州市沾化区明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多家社会组织,专业化开展亲情陪护、健康体检、心理疏导等服务,2022年以来开展各类活动370余次,捐赠爱心礼包等各类物资价值10万余元,建立归类服务档案497份,救助资源链接120例,惠及未成年人1000余人次。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