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民政铁军
今年以来,在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山东省青岛市民政局锚定“建设现代民政”的目标,精心构建“六维培养体系”,着力锻造政治过硬、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业务精湛的民政铁军,为中国式现代化青岛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服务大局,协同推进 构建全域联动新格局
培养服务大局意识、提升整体协作能力,是驱动民政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青岛民政健全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强化与教育、财政、人社、卫健等17个部门的联动,整合救助、养老、慈善等资源,织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覆盖全面的救助网络;印发《青岛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实施细则(试行)》,将45万人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范围,保障低保对象7.4万人,发放各类救助金5.4亿元。同时,探索党建统领业务融合新模式,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协同、共建共享”的片区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党建联建、区域共建整合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福彩养老院和救助服务中心资源,推动“三院一中心”协同发展,凝聚合力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民政事业发展样板。
作风筑基,落实为本 锻造高效执行先锋队
培养务实高效意识、提升工作落实能力,是锻造过硬干部队伍的重要基石。青岛民政印发《青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列明重点项目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常态化督导推进机制,确保政策精准落地、惠及民生。聚焦“逝有所安”,开展减项降费专项行动,压减、降费殡葬服务项目38大类,减免丧葬费用807万元;聚焦“老有所养”,推进老年助餐工作,全市建成老年助餐机构1400家,市场化运营率近90%,服务1273万人次;聚焦“幼有所育”,打造“筑梦”系列儿童关爱服务品牌,推进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项目,为97名孤儿发放助学金49.6万元,为14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金71.2万元。
扎根基层,情系民生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培养为民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基层能力,是民政工作的初心与使命。青岛民政开展“深化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组织52名干部职工赴13个镇(街)“体悟实训”,研究推进民政重点工作116次,走访联系困难群众156户,解决群众困难30余件,让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同时,实施“青心为民”青年干部梯队培育计划,开设“青心学堂”系列培训,打造“青心论坛”“民政青年说”一线服务纪实专栏,组织政策宣传、爱心助残等各类志愿活动,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在为民服务一线培养储备优秀青年干部,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数字赋能,智慧升级 开启现代民政新征程
培养现代民政意识、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是推动民政事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青岛民政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智慧平台,探索数字赋能新路径。推出“民政无感认证”体系,汇集公安、教育、医保、卫健等多部门数据,对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资格进行动态分析,精准识别目标人群,核实确认服务对象13.3万名;创建“个人身后一件事”平台,联动12个部门、28家银行机构,梳理与逝者相关的14大类41项业务事项,汇集数据309.08万条,办理多部门联办件23643件,推动跨部门业务协同办理,促进殡葬服务项目透明化、选择自主化,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改革破局,创新领航 激发事业发展新动能
培养开放包容意识、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是促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青岛民政突破部门界限,集中优势资源探索协同工作机制,开拓银发经济、“甜蜜经济”新业态。创建“海誓山盟浪漫青岛”城市新IP,整合文旅、住宿、婚庆等产业资源,培育游轮母港、即墨古城、云上海天等9处特色婚姻巡回登记点,全市办理结婚登记26958对,较去年同比增长28%;发掘银发经济“新蓝海”,承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开展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启动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举办康养产业博览会,3天意向成交额达3900万元。
廉洁护航,防控固本 筑牢队伍建设防火墙
培养廉洁从政意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是保障民政事业行稳致远的坚实屏障。青岛民政做实警示教育,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抓牢领导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重点群体,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用“身边人”“身边案”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细化日常监督,常态化开展“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与干部职工一对一座谈交流,运用档案审查、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出国(境)管理等手段,多渠道了解干部的第一手资料,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批评教育。强化协同监管,会同市纪委监委印发《全市社会救助领域协同监督实施方案》,对10个区(市)、16个镇(街)开展协同监督检查,梳理问题线索1089件,发现问题92个,已全部整改到位。(上接1版)细化日常监督,常态化开展“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与干部职工一对一座谈交流,运用档案审查、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出国(境)管理等手段,多渠道了解干部的第一手资料,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批评教育。强化协同监管,会同市纪委监委印发《全市社会救助领域协同监督实施方案》,对10个区(市)、16个镇(街)开展协同监督检查,梳理问题线索1089件,发现问题92个,已全部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