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坡村是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乡村振兴示范村。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将地名文化保护专列一章,泰山区以此为指引深挖王林坡村地名文化,以史料中的地名故事提升乡村内涵。
史料载,泰安古有二十八泉,王林坡清泉便是其一。泉眼虽已消失,该村仍以“泉”为核振兴乡村:先命名清泉街、静封路,再邀专家策划,复建明清古道、改造姜家湾、修驿亭、架松月桥、沿途配建景观,形成1公里长的音乐喷泉徒步道“泉乡玉带”,通过再现古泉文化,让“泰山泉乡”成为网红打卡地。
“现在有了文化景点,晚上灯光美,城里人专门来打卡,可热闹了。”76岁的村民张相桐说,以前指路靠“李二家”“张三家”,游客常犯迷糊;现在,条条道路都有名,村民生活、游客游玩都方便多了。
如今的王林坡村,已是国家3A级景区、邱家店镇文旅支柱,平日客流千余人,周末上万人,村集体年收入超300万元,农业合作社年增收40万元,带动周边经济增收超400万元,实现“名利双收”。
村内新打造的泰山炊烟巷,让人恍若回到20世纪80年代的鲁中乡村。老面馒头坊里,柴火灶上的蒸笼热气腾腾;手工粉皮坊中,师傅熟练地制作着粉皮……17种业态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布局,还原传统生活场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乡村文化。
占地超1公顷的泰山炊烟巷,今年“五一”运营即引关注,假期迎客6万余人,后续游客稳定且有“回头客”。“五一”假期,拉动周边餐饮商铺营收约260万元,带动周边村农户增收140万元。
王林坡村的蜕变,印证了只有集体守护文化根脉、以制度创新激活动能,才能让乡村烟火化为可持续发展的“长红”之火,为万千乡村提供可复制的振兴路径。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