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探索实施“1234”工作法 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建设
自2024年以来,山东省枣庄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实施“1234”工作法,持续深化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建设,奋力推进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定“1”个方向,举旗铸魂讲政治
枣庄市民政局采取多种举措,切实将举旗铸魂讲政治落到实处。
坚持以理论武装筑牢信仰,构建中心组领学、机关党委督学、党支部自学、青年学习小组交流学的“四维”学习矩阵,动态更新“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廉政谈话制度等10项制度,推动在理论清醒中强化信仰坚定;坚决扛牢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模范机关建设工作,强化科学部署,目光向内聚焦,开展督导检查5次,下发工作提醒20余次,将模范机关创建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2024年以来,210余个必要事项全部由党组会研究决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局党组成员全部列席党建联系点组织生活会,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把握“2”个关键,互联共建强堡垒
将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关键基础。枣庄市民政局积极推进“五星级党支部—四强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梯次建设,评选五星级党支部2个,入选2024年度市直机关四强党支部1个。立足职能,以“民政为民 党建引领”为核心,创建党建品牌矩阵,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将开展联动共建作为关键一招。枣庄市民政局会同民政部、省民政厅、区县民政部门共同开展联建10余次,承办2025年山东省民政系统模范机关“三级联动”第三协作区建设推进会议,以点带面推动模范机关建设和民政事业提升。运用系统思维,创新开展局系统党支部互联共建,将8个党支部按照“三三二”的划分方式成立3个联建小组,制定4类24条共建计划,组织理论辅导、技能培训等10余次。
立足“3”个重点,争先创优暖民心
立足争先进、创一流重点目标。2024年以来,枣庄市民政局新增国家级试点3项、省级试点7项,建成全国首家边界文化服务区;22项工作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入选首批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攻关任务“揭榜挂帅”项目,在省级以上会议作交流发言26次。
立足亮品牌、谋创新重点方向。枣庄市民政局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救助服务格局,打造社会救助品牌35个。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形成“党建引领+爱心食堂”“养老机构+爱心食堂”“餐饮企业+爱心食堂”等长效运营模式,目前运营爱心食堂221处。
立足解民忧、暖民心重点任务。枣庄市民政局提高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为1.18万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购买日常护理等专业服务,累计服务89.8万小时。加大儿童关爱力度,开展关爱活动391场次,惠及儿童8370名。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3部地名故事在央视频与中国民政视频号上展播。
强化“4”个抓手,正风肃纪树形象
抓实集中性学习教育。枣庄市民政局打造“以廉润心清风民政”廉政品牌,深入开展全职业生命周期纪律教育。坚持防范在前,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会同派驻纪检组开展廉政谈话。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制定局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员四级任务清单,形成领导班子带头、机关党委和党支部协同、党员主动提升的学习格局。
抓好思想能力作风提升。枣庄市民政局开展对标学习活动,分7批次组织人员赴泰安、杭州等地考察学习殡葬改革、“乡村著名行动”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推进“书香机关”建设,提升改造局机关活动阵地,建设市民政局“小微书堂”,新增图书300余册,增设多媒体设备,开展各类业务研讨40余次。
抓严各项集中整治。枣庄市民政局将正风肃纪与集中整治紧密结合,聚焦养老、救助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3项全国性整治项目和1项具体实事,重点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诉求,切实以集中整治提升民政工作水平。
抓细干部队伍建设。立足市民政局年轻干部数量较多的实际,谋划建设“民政有我青励青为”年轻干部工作品牌,开展“干部讲堂”20余次,先后选派3名干部到重点工作一线学习锻炼,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调整任用局机关14名干部,实现35岁左右正科级干部占比33.3%、30岁左右副科级占比100%,竞争性选拔任用事业单位正科级干部5名、副科级干部2名,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和专业结构,为民政事业发展积蓄源头活水。
(作者系枣庄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