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无忧之家”为患者撑起一片晴空
2022年年底,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开展为期三年的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融合行动(以下简称“精康融合行动”)。三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合理布局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畅通治疗与康复转介、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建立专业人才队伍,用理解、尊重、关爱不断提升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助力他们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本版刊登部分地区推进“精康融合行动”的经验做法,展现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从中获得的幸福感。
山东无棣
“无忧之家”为患者撑起一片晴空
生活在山东省无棣县的许某是一名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多岁时突然发病,但由于服药不规律,病情时好时坏,严重时还会出现打人等行为,其家庭一度陷入困境之中。
近年来,无棣县民政局将“精康融合行动”纳入重要民生实事之一,紧紧围绕 “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和融入社会,减轻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目标,将3处镇街敬老院改造成精神障碍康复服务中心暨“无忧之家”。许某进入“无忧之家”后,有人指导服药、有人照料生活,他的病情在工疗、农疗等康复过程中逐渐稳定。记者到访当天,他正在棣丰街道“无忧之家”的面点车间里揉着面团,准备制作蛋糕,场景宁静祥和。
许某的转变是无棣县实施“无忧无棣”工程的一个缩影。“除了3个镇街‘无忧之家’,我们还建设了社区服务站点,形成了覆盖全域的3+N社区康复服务网络,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基本权益。”无棣县民政局局长张崇云告诉记者。
康复治疗+技能培训
集中照护推动患者回归社会
“精神障碍患者治愈出院后,如果不能坚持服药,病情极易反复发作。如今,他们出院后来到‘无忧之家’,由专业医生进行康复指导,并学习一技之长,巩固康复成果,以便顺利回归社会。”无棣县安康医院是运行“无忧之家”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该院院长鞠培青介绍,他们建立了由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师、护士、社工等120余人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社区康复服务。
一走进棣丰街道“无忧之家”,记者就被服务对象高亢的歌声所吸引。在娱疗场所里,小海正在与直播间的粉丝互动。“小海和他的父亲都是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导致家庭生活困难。”鞠培青说,“来到我们这里以后,两个人规律服药,康复效果明显。我们还挖掘了小海的唱歌特长,如今他每天都乐此不疲地在直播间与粉丝互动。”
开心农场是服务对象的农疗场所,萝卜、韭菜、白菜、豆角等蔬菜应有尽有。“这里和露天农场都由服务对象自己负责。每个月,大家还会根据个人表现推举责任心强的人来负责菜地管理。”鞠培青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他们康复。”
在面点车间,参与工疗的服务对象正忙着做小蛋糕。一名服务对象刚刚开始学习,虽然手抖得厉害,但还是很顺利地完成了挤面糊的流程。“在‘无忧之家’,我们构建了康教技融服务体系。”鞠培青介绍,康就是提供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康复训练服务;教是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和特色娱乐活动;技是进行生活技能、职业技能等培训,如开设面点制作、手编花加工、渔网编织等微工厂,做好辅助性就业;融就是搭建志愿服务、就业用工平台,推动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
“在这里,我们希望每一名服务对象都能健康地活、适当地忙、开心地笑。”鞠培青说。
亲情陪伴+定期探访
居家康复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为满足全县1653名精神障碍患者的需要,无棣县民政局为所有患者建档立卡,一人一档,纳入信息管理平台;组织镇街、服务机构、村居、监护人签署四方协议,精准施策,按需分类制定服务清单;对症状较轻无集中康复需求人员,采取“居家康复+上门服务”模式,定期入户。
跟随工作人员王意霞的脚步,记者来到新阳镇如意村的李某家。一进门,记者就看到了墙上的“一封家书”:我们会和您的照护人一起成为您的亲人、您的儿女,跟您携手共同抵御风雨,让您的生活不再孤独,充满阳光和亲情……“这段话既是承诺也是责任。长时间的探访,已经让我们成了家人。”王意霞说。
服务对象、63岁的李某因精神障碍导致失语,看到王意霞等人进门,开心地挥了挥手表示欢迎,并主动挽起袖子。“这是要我们测血压呢。”王意霞笑着说。
在王意霞携带的整理箱内,既有血压计、血糖仪和常备药品,还有剪刀、推子等物品。“见到服务对象胡子、头发长了,我们也能帮忙理一理。遇到家里比较脏乱的,我们还会顺手打扫一下卫生。”王意霞说。
“大爷早上吃什么了?”测出李某的血糖值达到8,王意霞向他的监护人——李某的哥哥询问。
“早上吃了点大米粥。”李某哥哥回答。
“大米粥升糖快。大爷本身就有糖尿病,以后要少喝大米粥。”王意霞嘱咐道。
除了为李某检查身体,王意霞还帮忙整理了家中的常备药,叮嘱日常照护的注意事项。大约1小时后,整个探访才结束。类似的探访,王意霞和她的伙伴们每天要走三四家。“全县1653名重点服务对象,我们都会一一走到。”王意霞说。
“除了定期探访,我们还为这1653名服务对象配备了物联网手机,设置了电子围栏。一旦发现服务对象白天6小时内无步数,或离开围栏范围内,我们就会安排监护人或附近的服务人员前去探望。”无棣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李明坡说。
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无棣县还建立了转介机制,实现患者在医疗机构和社区康复机构之间及时流转。无棣县民政局副局长徐志磊介绍,一方面,无棣县开通康复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绿色通道,对经医疗机构医治符合出院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安排第三方专业机构及时跟进评估;另一方面,对在机构内接受康复服务的对象,因病情突发、加重需要转入专业医院治疗的,由机构根据监护人意愿及时转至专业医院治疗。
2024年10月,无棣县精神障碍群体纾困脱贫工作入选第五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这是对我们这项工作的肯定。”张崇云说,“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拓展‘无忧之家’服务内容和覆盖面,实现精神障碍群体‘全生命周期’兜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