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信息

2025

05/12

15:47:12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山东滕州:善城兼爱地 湖山皆有名

    滕州,宛如一颗璀璨的“鲁南明珠”,大美微山湖静卧于西畔,层叠的莲青山横亘在东部,雄奇的龙山盘踞于城北,古老的薛河在南域粼粼,秀美的荆河蜿蜒穿城……滕州市辖16个镇、5个街道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1495平方公里,人口176.5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2024年GDP超千亿,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第27名。滕州古称“善国”,今更有“中华善城 现代滕州”之美誉。

文明曙光,初照之地

    滕州是人类文明曙光最早照耀的地方,这里文化灿烂,一百余处先民遗址散落大地。已发掘出距今8000年的“黄安文化遗址”、7500年的“北辛文化遗址”、6000年的“岗上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大多以发现地的地名得名命名。此外,还有5000年的“滕文化”、3000年的“善文化”以及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等。

唯滕有序,于斯千年

   滕州有着数千年厚重且清晰的历史,是国家首批千年古县。滕地之“滕”字,古为“塍”,因二者同音,古人以“塍”假为“滕”,取泉水腾涌之义。  

   古滕国的历史可追溯到黄帝时期,据《史记》、《国语》和《滕县志》记载,“黄帝有二十四子,赐土得姓者十四。其第十子封于滕”。西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其弟错叔绣于滕,使其成为分封的侯国。秦时,秦始皇设立滕县,成为重要行政区域。汉初,滕县先后更名为蕃县、公邱县。隋开皇六年(586年)恢复滕县之名。在金、元和新中国建立初期,滕县曾为滕阳州、滕州和滕县专署驻地。1988年,滕县被批准升格为滕州市。因此,滕州的很多地名都具有古老的显著特征,如滕城村、皇殿岗村、北辛村、前掌大村、虺城店村等。据对自然村的调查考证,建村1000年以上的有110个,占8.84%,1000年以下至800年以上的546个,占43.9%等等,足见历史之悠久。

善城兼爱,人文荟萃

    滕州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化昌明之邦、三国五邑之地”。“三国”为滕、薛、邾(郳)三国,“五邑”是指商周时期境内分布的灵邱、昌虑、欢城、戚城和湖陵五个城邑。滕州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勇于自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的故里,人杰辈出、俊采星驰。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主张无差别、平等地爱所有人,并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孙中山称墨子为“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毛泽东评价他比孔子高明。滕州成为“兼爱”思想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传承不息,滕州市民政局打造“兼爱民政”工作品牌,即源于此。

   滕州的“善国”之名源于施善政的滕文公。据《左传》记载,滕国的疆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相传三十一世,历七百多年之久。滕国国君中影响最大的是战国时期的滕文公,他曾多次礼聘儒学大师孟轲到滕国,向其请教治理国家的方略。《孟子·滕文公》中有生动记载,滕文公任政期间,施行井田制,让百姓恒产恒心,重视民事,由此人丁兴旺,国富民强,“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滕文公因此博得“贤君”的美称,滕国也被誉为行圣人之道的“善国”。孟子唯一一次在华夏大地最早实践政治理想,便是在滕国,即今天滕州市姜屯镇及其周边。

红色土地,英雄辈出

    滕州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在滕县保卫战中,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在此殉国。解放滕县城战役中,山东军区第8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在此牺牲。还有抗战英雄铁道游击队大队长洪振海,舍身炸碉堡的陈金合等著名烈士。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滕州走出32位将军。众多滕州优秀儿女赴汤蹈火、舍生取义,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红色赞歌。滕州建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国防科技教育基地,成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的重要载体。

大美滕州,湖山有名

  “南望微湖怀夜月,北瞻龙岭仰晴云。”—清•刘墉

“微湖观荷、微湖渔家”由“古滕八景”中的“微湖夜月”升级发展而来。在总面积90平方公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微山湖红荷湿地景区泛舟观湖赏荷,游览江北特有的湿地景观,品味渔家生活,早已成为打卡滕州的首选。

   城北20余里有龙山,从东北来,如巨鳌昂首,忽而止伏,“峰高红日近,洞阔白云深”,“登临几欲攀鳞去,惟待风雷响碧空”,因之晴云横岭,尤足瞻眺。此为“古滕八景”之“龙岭晴云”的美好意境。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大美滕州还藏着更多名胜古迹和景点。滕州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9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是全国拥有一、二级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县级市。此外,还拥有墨子科技文化城旅游区和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两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20家A级景区……

柳琴高亢,烟火滕州

   走在夏秋两季滕州的公园或广场,常被爱好者婉转悠扬、动人心弦的地方戏唱腔吸引,这就是被滕州人形象称为“拉魂腔”的柳琴戏。柳琴戏产生于距今约两百年的清道光年间,因外形酷似柳叶、音色高亢刚劲的柳琴(土琵琶)而得名。其曲调流畅活泼,节奏明快,表演具有粗犷、热烈、朴实健康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田园气息,深受群众喜爱。2006年,滕州柳琴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滕州已拥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有228项,非遗工坊16家。  

   辣子鸡、羊肉汤、菜煎饼等滕州特色美食享誉全国,吸引各地网红、游客前来打卡品尝。在这座小城里,一张饼、一锅汤、一碗面,承载着记忆与温情,构成这座城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  

“赢得长存善国名”,这为后人留下了建设“善城”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自信。新时代新征程中,百万滕州人民积极传承和弘扬“善城善名”地名文化,枕善而居、守善不移、择善而行,用实干唱响“为善兴滕”的奋进之歌。


                                        (来源:中国地名学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