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区:打造高质量的县域养老服务体系
作为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地区,近年来,威海市文登区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持续聚焦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倾力打造高质量的县域养老服务体系。
夯实基础,创造试点条件
截至2024年年底,文登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达21.5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9.23%,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文登区积极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创造条件,让老年人安心、舒心、暖心养老。
文登区委、区政府把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作为补齐民生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务之一,坚持高位推动,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联动共建”的养老服务机制,连续多年将养老服务项目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出台《“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等20余个养老服务领域政策文件,每年列支专项经费1000万元以上,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为完善养老服务网络,文登区搭建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1处区级养老康复中心;在镇(街)层面创新实施“1+X+N”养老服务模式,即运营1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多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组建若干支养老志愿服务队;在村(居)层面建设并运营213个农村幸福餐桌、7个社区食堂,发挥59个农村幸福院、6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作用;在小区层面与党群服务站、信用超市等结合,配建34个小区养老服务站、3个老年人活动室,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同时,积极探索以邻里互助方式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创新打造睦邻互助体系,经验入选第四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2024年7月,“推动农村幸福餐桌可持续运营发展”项目入选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攻关任务“揭榜挂帅”项目。
细化任务,落实试点任务
重点聚焦3个方面,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在国家、省、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更新完善并发布了全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服务项目增加到30项。同时,根据部门职责,优化调整养老服务联席会议成员,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能。
加大养老机构支持力度。着力在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创新方面下功夫,完成45家普惠养老机构认定工作,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制订《养老服务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实施方案》,将养老服务机构信用类级细化为4大类8个等级,以信用赋能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规范运营;改革养老机构投入和评价机制,制定养老服务机构奖补资金考核实施细则,推动奖补依据以考核评价结果为重;探索小微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引导市场有序发展家庭化养老服务。
织密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在区级层面全面启动“医养联合体”建设,全区17处基层医疗机构分别对接51处养老机构及其他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医、养、食、住、护“五位一体”分级医养;在镇(街)层面指导3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制订改造计划,拓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功能;在村(居)层面将睦邻互助、探访关爱与老年助餐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加压奋进,积累试点经验
根据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工作确定的任务,文登区坚持开拓创新、改革攻坚,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强化专业服务。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因势利导,支持引导养老事业发展。“十四五”以来,各级财政资金累计投入1.1亿元以上,推动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化、市场化运行。截至目前,备案养老机构发展到51家,建设床位1.2万余张。
树立人才导向。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每年组织养老机构负责人参加培训学习,连续3年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3000余人次,养老服务行业人员中有15人获评省、市、区“和谐使者”。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创新实施“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联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管方式,运用“线下分组检查+线上视频监管”方式,对养老机构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与智能风险管理,养老机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更加有力,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履行更加有效。
下一步,文登区将充分发挥县域养老服务联席会议作用,定期指导、调度、协调、督促试点工作推进,在政策研究和制定方面推陈出新,建立综合考核评估体系,增强县域养老服务能力,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