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处党支部深化“小水滴”党建品牌建设
倡议开展“七个提升”行动

发布日期:2025-03-14 10:26 来源:社会救助处党支部
字号:

深入贯彻落实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持续深化“小水滴”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党建与社会救助工作深度融合,3月11日,社会救助处党支部向各市、县民政部门发起倡议,在三级救助党组织联动开展政治素养提升、关爱服务提升、经办服务提升、履职能力提升、热线质效提升、调研指导提升、救助形象提升等“七个提升”行动。

一是倡树“理论研习风”,开展政治素养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建立“三级四联”“联学共建”学习机制,定期开展省市县三级救助党支部互学、跨系统联学活动,构建“互学、互补、共提高”的联动学习模式,通过互学互鉴找差距、明不足,补短板、强弱项。

二是厚植“点滴奉献爱”,开展关爱服务提升行动。倡议省市县三级民政部门社会救助处(科、股)全体党员每年自愿捐款设立、充实本级“小水滴”微基金,对在基层走访调研和接待群众来访等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群众,通过微基金给予一定的帮助。推动建立党员干部群众联系走访困难群众常态化机制,通过征集认领“微心愿”等方式,开展个性化的救助服务,“为民情怀”提升“救助温度”

三是建立“主动申报日”,开展经办服务提升行动。创新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实现形式,全面建立落实社会救助“主动申报日”制度。在每月固定日期,由村(社区)民政协理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集中帮办代办困难群众救助申请事项,同时将“政策学一学、情况议一议、入户看一看、申报帮一帮”纳入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常规学习议事内容,夯实村(社区)组织社会救助责任。全面建立经办人员和救助申请人“双承诺”机制,持续纠治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四是开设“救助云课堂”,开展履职能力提升行动。省厅社会救助处开设“救助云课堂”,通过定期开展视频培训和邀请基层同志分享经验做法的形式,聚焦问题精准指导,学用并重突出实操。同时常态化开展业务交流互动,就一些存在模糊认识的共性问题开展探讨,加强政策解读和案例指引,着力提升各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五是打造“示范先锋岗”,开展热线质效提升行动。本年度重点围绕社会救助服务热线质量提升,通过着力打造“示范先锋岗”,做到工作时间省、市、县各级救助热线保持畅通、服务态度热情友好、回答问题耐心准确、群众诉求处置及时。社会救助处党支部除确定一名同志负责热线接听,其他党员每月至少一天接听热线电话。在全省持续开展“救在你身边 永不中断的热线”主题党日活动,两会期间,省级救助服务热线保持24小时不中断,同时号召市、县两级救助服务热线积极响应,通过与值班电话并线值守、呼叫转移等方式保持热线持续畅通。

六是深化“我来走基层”,开展调研指导提升行动。利用每月社会救助“主动申报日”机会,倡导省、市、县各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面对面业务指导、政策宣传、为民服务和工作调研。强化调研成果对工作实践的指导推动作用,围绕社会救助领域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开展党员干部“揭榜挂帅”、领题调研,救助处党支部每名党员形成一篇调研报告,推动调研成果能够转化为制度成果或创新举措。对信访疑难案例、重复访、越级访,通过带案下访、领导包案等方式强化对下指导,妥善解决困难群众合理诉求。

七是讲好“救助新故事”,开展救助形象提升行动。落实好社会救助“三主动五到位”工作机制,在各地全面实现救助政策“码上知”、救助申请“码上办”基础上,增设“温暖码”,让困难群众能够实时查询“幸福清单”,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开展“讲好救助故事”系列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救助的宣传,通过基层同志讲自己怎么做社会救助工作,展示社会救助案例,宣传社会救助成效,更好凝聚民心民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