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信息

2025

03/10

16:54:12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以地名为“支点”撬动乡村新发展

2024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将地名工作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大力推进“乡村著名行动”,以地名为“支点”,撬动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

整合力量,夯实基础

博山区将乡村地名“起得好、织得密、用得准、传得远”作为基本原则,以乡村地名信息采集上图为牵引,带动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

该区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统筹乡村地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建立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探索“政府主导、民政主推、镇街主责、村级主抓”的地名管理服务新模式,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加快补齐乡村地名建设短板。

博山区还动员社会力量投身乡村地名建设,在八陡镇建设“老街”地名文化主题展示区,融合村史馆设立乡村地名博物馆、地名文化研学基地;打造白塔地名文化广场,在源泉镇建造乡村地名记忆馆、红色地名文化长廊。此外,该区还成立了由60名热爱地名研究工作的地方专家、学者组成的“博善有名”志愿服务队,在乡村地名命名、更名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志愿服务队共撰写地名基础研究、地名文化挖掘与保护等选题文章15篇、拍摄地名文化专题片3部。

多措并举,协同发展

博山区民政局加强与区交通、住建等部门配合,依托村“两委”、社会工作者、快递员、志愿服务队等力量,排查出各镇(街道)“有地无名”道路604条。目前,区民政局已多次召开专家评审会议,修改完善规范道路命名,并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将路名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区民政局还依据乡村地名的形、音、义、位和承载的历史、地理、文化内涵等,制作地名电子标志牌,让群众及游客“扫一扫”就能全面了解村庄的历史、故事和特产,实现了乡村地名“有名有实”。

博山区依据全区200余个村名的来历、含义、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概况等内容设计制作“博善有名”数字博物馆,让群众登录微信小程序就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该区选取天然石材雕刻村名,统一设计制作村碑,建成一批传统与现代相辉映、形态各异又独具风格的乡村地名标志,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点睛之笔。目前,全区已实现200余个农村居民点地名标志设置全覆盖。

博山区依托“孝文化”和山水资源,打造地名公园、地名文化广场、地名文化墙、地名文化长廊等展示区。为大力宣传“博善有名”品牌,区民政局联合区农业农村部门,举办“上瓦泉草莓”“西北峪樱桃”“马家沟苹果”“天佛山蓝莓”等农产品采摘活动,并在活动中为群众讲述地名故事,在产品包装上印制地名图片及内涵,让农产品文化味满满。该区在不断完善近代工业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利用“老地名”盘活资源,将颜神古镇与13座古窑、百余座明清建筑进行整合,打造网红打卡地。

博山区还深挖“陶琉大观园”“博山大街”“西冶街”等地名的丰富内涵,并利用淄博烧烤出圈的“撬动效应”,为这些地名“扬名”,使“老地名”焕发新生机;设计制作地名文化陶瓷杯等文创产品,助力当地陶瓷琉璃产业发展;在中国(博山)琉璃艺术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中宣传地名文化,扩大地名文化影响力;拍摄“乡村著名行动”专题片《走进焦裕禄故乡——北崮山村》,弘扬焦裕禄精神。

融合创新,丰富场景

博山区以乡间民宿串起红叶柿岩、石屋古村落长廊、三水源、池上幽幽谷等田园乡村旅游线路。此外,利用“齐鲁古界·山水石马”地名品牌,助力五阳湖旅游度假区建设,组织策划啤酒烧烤嘉年华、帐篷露营季、非遗市集、响泉村流苏文化节等活动,以丰富的文旅产品提升景区的服务品质。

博山区民政局联合博山区品牌协会,打造“博山酥锅”“博山豆腐箱”“焦庄烧饼”等地标美食品牌,进一步满足了“进淄赶烤”游客的味蕾;依托源泉、石门、岭西等地域名片,成功打造“博山猕猴桃”“夹谷台五谷杂粮”“夹山红嘴香椿”“西厢之恋山楂酒”等特色品牌,深受市场欢迎。

该区还发动群众采集上传村级快递服务站、邮政服务站、农家乐、采摘园等名称和位置,并在百度、高德等互联网地图平台以及“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微信小程序上逐一“点亮”,提升了乡村地名的感知度和活跃度,方便快递进村、山货进城。目前,已采集乡村地名上图1022条。


                                          (来源:中国社会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