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医院里的暖心餐
1月26日中午,雪后初晴的山东曹县,天气有些清冷,但在曹县人民医院住院的多位特困老人心里却暖暖的。他们吃着志愿者送上的“慈善暖菏餐”,因生病带来的不悦被抛在了一边。
为解决特殊老年人住院治疗期间的吃饭问题,2024年8月起,菏泽市依托助老食堂,在曹县、成武县两地试点开展“慈善暖菏餐”行动,将免费的营养午餐送至老年人病床前。
曹县康健医养中心是承接“慈善暖菏餐”行动试点的机构之一。当日上午10点,该中心餐食制作间里,明厨亮灶,饭菜飘香。循着香味,记者来到正在分餐的志愿者边小文身边。边小文介绍,中午为住院老人准备的是香煎鱼块和海带炖鱼豆腐,都是软软糯糯、适合老年人的菜品。他说:“鱼块是厨房精心挑选的刺少、肉嫩的龙利鱼,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卡刺。”
打包好分餐台上的饭菜,边小文又拿着一个空餐盒去制作间打包了一份。他解释:“医院反馈,急诊室的一位住院老人不吃油腻的,我们特意准备了一份全素的。”
记者了解到,“慈善暖菏餐”目前提供一荤一素一汤,主食是米饭和馒头。为准确获取住院老人的信息,曹县康健医养中心与医院建立日联系制度,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以及劳模、烈属等人群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在县人民医院办理入院手续后,相关信息当日就由医院反馈给中心餐饮部,需要特殊供餐的也会有说明。按照医院反馈,曹县康健医养中心做好备餐送餐工作。
将餐盒装好箱,边小文与另一名志愿者再次核对当日中午需要送餐的22位特困老人病房所在楼栋和楼层,确定送餐路线,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饭菜送到老人手中。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热腾腾的蛋花汤出锅了。用最快的速度分装好,边小文和另一名志愿者踏上送餐车,为住院的老年人送餐。
曹县康健医养中心距离县人民医院只有5分钟的路程,菏泽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科科长孟艳说:“考虑到配送时间和餐食质量,‘慈善暖菏餐’行动供餐机构首选医院周边的助老食堂。”
临近春节,医院里来来往往看望病人和为亲属办理出院手续的人格外多。边小文和另一名志愿者到达医院,时间将近11点。他们默契地同时说:“老人的吃饭时间快到了,要加快速度。”于是,他们拉起小拖车,在人群中曲里拐弯地急速行进。记者望着他们的背影一路小跑跟进,追上时他们正将饭盒交给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的护士。边小文说:“已经为这里送餐两天了,ICU管理严格,只能送到门口,希望老人早日康复出院。”
接下来两人奔往消化内科,这里有两位需要送餐的老人。乘坐电梯的间隙,边小文和搭档商量,两人分开送,这样速度快。
室外寒风凛冽,边小文和搭档的额头却冒出汗珠。承接“慈善暖菏餐”行动以来,这样奔波流汗的场景对他们来说是常事,边小文说:“早一刻送到老人病床前,餐食的口味和热度就多一份保障。”
餐盒送到特困老人朱洪生的病房时,他正为春节前不能出院烦闷。见到送餐志愿者,脸上立刻展露出笑容。当天是他住院的第6天,一到中午就盼着送餐志愿者的到来。他说:“没想到政府还惦记着我,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幸福!”
小小餐盒为住院老人送去的不仅是一餐饭,更是一份温情和关怀。记者与边小文及他的搭档分别时,他们正前往另一栋医护楼为住院的特困老人送餐。
据统计,“慈善暖菏餐”行动开展试点以来,已为住院老人送餐7000多人次。菏泽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朱人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慈善暖菏餐”助老送餐模式,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探索形成标准化、可持续、可推广的助老服务经验,让更多老年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