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公布 我省6案例入选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关于发布2025年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的通知》,共遴选94个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我省6个案例入选。
东营市民政局:构建“六大友好体系” 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东营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重要指示精神,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机遇,发挥生态宜居、油地融合优势,聚焦空间友好、健康友好、服务友好、参与友好、氛围友好、信息友好,系统性构建“六大友好体系”。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数字赋能等多元举措,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9个,创新“三方融合、五床联动”工作机制,老年助餐服务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截至目前,社区养老设施配建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实现全覆盖,改造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2000余户,组建“银龄行动”志愿队伍578支,服务群众超38万人次,为黄河口生态银龄幸福家园建设提供“东营方案”。
滨州市民政局:铸造“3+3+3”工作体系 开创老龄事业发展新局面
滨州市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化管总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三种意识”),坚持老龄工作与服务全局相结合、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工作相结合、民政领域与其他领域相结合(“三个结合”),实现重点工作突破、体系建设突破、先行先试突破(“三个突破”),努力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银龄有为·闪耀滨州”品牌,老年人社会参与取得显著成效;建立市级老龄智库,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以打造银发经济产业园为契机,撬动多部门资源优势,推动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蒙阴县民政局:探索大健康产业园建设路径 助推银发经济发展
蒙阴县坚持以大健康产业园+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思路和“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多元化养老、人性化服务”的原则,从“规划引领、功能提质、服务优化、市场运作”四个方面协同发力,探索“1234”工作法,构建全覆盖、广受益的新型大健康产业园+养老服务体系,探索蒙阴大健康产业园建设路径,打造蒙阴样板,助推当地银发经济发展。
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人民政府:帮管与共 互为相依 助力实现“老有颐养”新愿景
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深挖镇域齐文化特色底蕴,从“半城半乡”镇情出发,牢固树立“帮管与共、互为相依”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政府搭台、多方协同,走出了一条“政企协同、城乡共融、代际相牵”的养老新路径,实现由分散供养、各自为营向共融互助、互为相依的积极转变,镇域孝亲敬老之风浓郁,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安康。
威海市民政局 中共威海市委老干部局:实施“银龄助威行动” 构建银发人才社会参与新格局
威海市深入实施“银龄助威行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通过党建引领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以“海贝分”信用积分系统和“志愿伙伴”保险试点形成激励保障,依托志愿服务平台与市民卡实现智慧赋能,打造“服务一积分一激励”闭环。分层搭建银龄人才驿站、孵化1800多个老年服务组织,构建“15分钟志愿服务圈”,年开展为老服务34.5万场。引导老年人在社会治理中参与红色宣讲、基层调解,为乡村振兴、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法律咨询,开设“适老化”岗位5579个,并通过文艺下乡、互助养老等丰富社会服务。
济南老年人大学:银龄先锋微力量 引领社会大能量
济南老年人大学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要导向,突出“老年友好”核心要素,成立“泉映银龄”志愿服务团,组建9大类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师生志愿者达3000余人。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工作机制,集聚志愿力量,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所学所长,积极服务社会,发挥撬动作用,形成辐射效应,激发社会能量。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次,服务时长超过5万小时。近年来,志愿服务团被评为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2024年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