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冬至刚过,一场如同斑斓春天的盎然画事,在青岛画院美术馆徐徐铺陈开来——“茂是文苑——戴淑娟美术作品展”的开幕,引领观众共赴大美的艺术盛宴。
戴淑娟现为国家正高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她的艺术成就斐然,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在美术界享有盛誉。此次展览汇聚了她从事绘画事业多年来的精心之作,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她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对艺术和时代的表达。
“茂是文苑”这个展览名称,寓意着戴淑娟艺术作品如同繁茂的文学之苑,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经过多年来的磨砺与探索,她在艺术之路上行稳致远,形成了独属于她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她用女画家特有的细腻感性的心思描绘曼妙时光,也用坚毅铿锵的脚步丈量山川风景。在她的丹青妙笔下,多彩的芳华和诗意的栖居有了别样的魅力;在她的画纸上,记录着时代的日新月异,也刻画出城市的时尚风情……
展览上,戴淑娟的精品力作以深刻隽永的思想内容、笔精墨妙的艺术语言、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方式,展现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趣味以及活跃的艺术创造力。每一幅画作,传统的笔墨技法与时代的语言符号在交融碰撞,处处体现着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更体现了对时代的敏锐洞察和创新精神;每一幅画作,历史深邃的目光与当代鲜活的灵魂在深情对话,远古的痕迹被细腻地勾勒,仿佛穿越时空,让观众得以窥见往昔的岁月;每一幅画作,都展示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灵感的艺术世界,在历史的沉淀与当代的创新中,淋漓尽致展现艺术的美意。戴淑娟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让观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如同灵魂的洗礼和滋养。
戴淑娟出生于一个美术世家,她的父亲戴鸿渐毕业于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家庭的艺术氛围浓郁鲜活。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戴淑娟,一直都觉得自己画画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儿。多年的艺术沉淀,让她的作品充满着不同意象和不同意蕴,古朴与现代美美与共的境界,既赋予了作品古意传承的思想深度,又赋予了作品现代审美意识。
戴淑娟已与笔墨相伴40余年,依然乐在其中。她虽一直在画国画,但风格多样,不断地寻求突破,“我生长在青岛,所以能实实在在感受到青岛的变化,它的开放,它的现代,它的活力,它的时尚,我都想用画笔去表现。”
戴淑娟的山水画很自然也很本我,她画中的山水几乎没有载体,只有一种虚无飘逸的意象。在她的山水画里,其线的飞沉涩放,不过是情绪一时的宣泄;着墨时亦没有墨的枯湿浓淡,不过是她人生的一种表白;点的稠稀纵横不过是精神的足迹;皴的披麻斧劈中,也不过是她心灵世界的元素。画家全凭感觉走笔着墨,绘就出了大千世界的缤纷。
艺术是画家情感、思想、修养的体现,在一派水墨交融的山水意象中,那些墨染的山体,无不是戴淑娟精神山河的写生;那些留素的云水,则是她生命体悟的成像。她的山水很少有写生成分的“腹稿”具象,但草色水光、山形石貌却都是心意。笔、情同达的艺术命脉,灵动了山水的意境与神韵。
除了自我艺术人生的精进与飞跃,戴淑娟作为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和青岛市女书画家协会主席,同时关注、引领了更多女艺术家的成长。在她看来,女性天生喜欢人世间美的事物,她们具有的柔软和细腻,正是艺术“她力量”的来源。尤其近年来,更多女性艺术家涌现出来,她们的作品已经逐步形成了与男性艺术家不同的、成熟的女性经验和女性方式。
一旦选择了艺术,那便是终生相伴,因为艺术没有退休。“茂是文苑——戴淑娟美术作品展”是戴淑娟个人艺术生涯的一次绮丽总结与浪漫倾诉。“艺术的创作内容从某个角度讲都是相同的,它所要表现的那种美其实是艺术家内心的一种感悟,我60岁时候的感悟肯定要比年轻时期的丰富得多,我没有理由不画下去,而且我会努力越画越好。”戴淑娟说。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