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辖区总面积530平方公里,总人口20.6万人,辖26个城市社区、1个渔民社区、6个行政村,尤其是油地社区融合以来,人口结构复杂、群众诉求多元,给基层治理带来诸多挑战。对此,胜利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在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孵化机制、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完善保障机制上下功夫,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由“草根”向“专业”转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主要做法
(一)规范管理体制,实现高效运作。自联合会成立以来,通过规范化管理,完善组织架构,实施绩效考核,实行全员聘任制,引入专业社工,确保团队的高效运作。同时,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现市场化运作。设立研发部,将实践、模式、创意提炼为产品,对外推广输出,转化智力为生产力。
(二)创新孵化机制,加大培育力度。联合会精心总结并实施“六动”培育法,挖掘居民新能人,引导成立社区社会组织,构建“网格—小区—社区—街道”四级幸福圈。打造“邻聚力”品牌,通过市集、议事、志愿服务等方式融合社区社会组织,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促进幸福家园建设。
(三)坚持“放管”结合,提供服务保障。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建立功能型或联合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优化服务平台,线下依托社会组织服务与发展中心,提供全流程服务保障。线上利用智慧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线上运行、过程留痕和公众监督。深化“社区提案式”成长机制,引导居民诉求有序表达,实现提案项目就近就快办理,推动社区公共事务集体行动。
(四)完善保障机制,推动良性发展。统筹财政资金,设立专项资金,规范使用,链接社会资金设立慈善信托,探索众筹办法,支持组织发展。完善资金保障。释放项目、空间、消费场景,实现资源互换,推动“公益+低偿+商业”服务模式,健全机制保障。加强文化建设,依托治理学院培训骨干,提升实战能力,推动良性发展,强化机制保障。
二、工作成效
(一)形成社会组织引领居民参与的新模式。通过实践推进,指导社区实现多种类型社会组织全覆盖,带动78000余名居民参与。新设治理项目80个,撬动资金600万元,建成“8分钟生活圈、服务圈、党建圈、幸福圈”5个,形成居民参与式治理的“胜利路径”。
(二)打造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挖掘建立以党员为主体的“新能人库”,推动500人入库,通过“社区提案”解决60余件项目,化解矛盾纠纷等100余个难题。成功申办第三届山东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研讨暨助力黄河战略乡村振兴现场会。胜利街道、锦华社区和胜宏社区成为全省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
(三)建立社会组织链接有效资源的新平台。打造“胜利守艺人”IP,通过抖音直播等增强组织造血能力,通过联合会链接售卖资源,销售额达到30余万元。累计发放治理资金180余万元,推进235个项目,链接158个社会资源,实施128个合作项目,惠及10余万居民,实现资金使用和多元主体参与的最大化。
来源:东营市民政局
编辑: 东营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