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24

09/03

17:12:41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史载三千年 人文话莒州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历史悠久,其偏居一隅的地理特点 和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催生出独具特色的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省三大地域文化,莒文化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地名文化。

有学者认为,莒方国最早诞生于商代。据文献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封少昊的后裔为莒国国君,初都介根,位于今山东省胶州市,春秋时期迁都今莒城,于是这里便留下了有3000年历史的古地名——莒。著名的历史典故“毋忘在莒”就发生在这里。春秋时期,齐国内乱,齐国公子小白在大臣鲍叔牙辅佐下,投奔到莒国避乱,后来公子小白返回齐国,成功登基,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桓公称霸后,流露出傲慢的情绪,鲍叔牙以“毋忘 在莒”劝谏齐桓公不要忘记创业的艰辛。

另据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传遍大江南北的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其原型就发生在莒国。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50年,齐庄公率兵袭击莒国,莒国人奋力抵抗,射伤了齐庄公,齐国大将杞梁被莒国人杀死。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后来演变成民间故事。传说杞梁之妻孟姜女善哭,西汉《说苑》说孟姜女哭得城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孟姜女哭倒了莒国的城墙,到了唐代便演变成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

莒县还有一个古老的地名——城阳。战国时期,莒国被灭,莒城因位于齐长城之南而得名“城阳”。战国晚期,燕国大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大败齐军,连下70余城,只有莒城和即墨城未被攻克,齐王逃至莒城避难。《战国策》记载:“燕人兴师而袭齐墟,(齐)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 据此,莒称“城阳”始于战国。西汉时期,刘邦之孙刘章因诛灭诸吕有功,被封为城阳王,都于莒城,传九世十王。三国时期曾于此设立城阳郡。金代于此设立城阳军。今莒城驻地为城阳街道。“城阳”之名沿用了2000多年。

春秋莒国历史名山“焦原山”,位于莒县南20公里处。东汉文学家张衡《思玄赋》谓:“执雕虎而试象兮,阽焦原而跟止。”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梁甫吟》云:“手执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宋代《太平寰宇记》、元代《齐乘》也均有对焦原山的记载。

莒县西10公里处有一座山,名曰“浮来山”,山上有一棵3000多年的古银杏树。相传,春秋时期莒、鲁两国的国君在此会盟。南北朝时期,传说刘勰在此校经,并撰写了《文心雕龙》,校经楼至今尚存。

莒县不但有古老的都邑和历史名山,还有古老的河流,即沭河、潍河。之所以说这两条河流古老,是因为有先秦文献《周礼·职方氏》《尚书·禹贡》的记载,还有汉代班固《汉书·地理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沭水》等文献的记载。几千年来,沭、潍两河滋润着莒地,养育着一方百姓。

莒县民谣自古口口相传,包含了许多地名文化。明、清时期,莒州境内流传着“南有大店、十字路,北有招贤、石埠子”的民谣,其中的四个地名,是莒州境内人流量最大、贸易额最大的四大集镇。民谣“大店庄,北杏王,岳家春生、小柳行,功名数着小窑上”,说的是清代莒州四大家族及其居住地。民谣“金中楼,银井丘,陵阳湖里好土头”,说的是明、清时期莒州境内土质最好、种植粮食最好的地方。正所谓,人事又千年,沧海化桑田。几千年来,莒人书写着与别处不一样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古老的莒地名传承3000年而不变,被历史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


                                             (来源:中国民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