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发布会|坚持“一手抓促进、一手抓监管”,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9-29 16:36
字号:

来源:国新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9月23日(星期一)下午3时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政部部长陆治原,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刘喜堂,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民政部儿童福利司司长郭玉强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民政服务对象特别是广大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权益作为首要任务,把群众关切作为“晴雨表”,把群众满意作为“度量衡”,着力保基本、兜底线、防风险、促发展,推动各项民政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陆治原部长介绍,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上,积极发挥了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作用。支持成立科技类、服务性社会组织,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全国各类社会组织已经达到88.3万个。引导社会组织结对帮扶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引导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慈善法,引导慈善力量积极参与扶弱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今年以来各类慈善组织向重点受灾省份捐赠款物近30亿元,有力支持了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

       陆治原部长表示:新征程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在有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基础上,下大气力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努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更好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会上,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提问到:近年来,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的关注度、讨论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此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民政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刘喜堂回应,现在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截至目前,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超过1.5万家,可以说公益慈善在乡村振兴、科教文卫、生态保护、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贯彻落实慈善法,坚持“一手抓促进、一手抓监管”,从三个方面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个方面是加强制度建设。大家知道,今年9月5日,新修改的慈善法正式实施,民政部将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目前已经出台并施行的有3个,分别是《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慈善组织认定办法》。《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是新制定的,首次对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提出了明确要求。《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和《慈善组织认定办法》作了一些修订,优化了公开募捐资格的申请条件,规范了公开募捐行为,对慈善组织认定条件也进行了完善。下一步,民政部还将制修订8项规章政策,涉及慈善组织管理、慈善信托、公开募捐服务平台管理、信息公开等内容。此外,民政部还将研究制定推进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刚才陆部长已经提到了要推动修订《基金会管理条例》等。通过上述法规政策的“组合拳”,为公益慈善行为定制度、立规矩。

       第二个方面是强化慈善监管。透明度和公信力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基。近期,民政部主要开展两项工作:一是持续实施“阳光慈善”工程,主要是指导督促各类慈善组织依法依规全面、真实、准确地公开各类慈善信息。二是部署开展了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行为,加强慈善领域行风建设。此外,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构建慈善行业综合监管机制,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个方面是完善引导支持机制。我们将充分利用“中华慈善日”慈善表彰等载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现代公益慈善理念,特别是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各项税收优惠和激励扶持措施,不断创新和拓宽慈善参与渠道。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社区慈善,社区慈善也是新修改的慈善法提出的要求,要探索发展慈善信托、规范发展互联网慈善等,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营造全民慈善、人人慈善的社会氛围。

       今年9月5日是第九个“中华慈善日”,我们以“崇德向善 依法兴善”为主题,在全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慈善宣传活动,很多媒体也作了深入报道,在此也向大家表示感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