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加减乘除”婚俗改革护航幸福婚姻

发布日期:2024-08-09 18:07 来源:济南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
字号:

近年来,济南市民政局坚持以贯彻落实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为总牵引,着眼服务中心大局,聚焦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加减乘除”持续深化婚俗改革,聚力共建和谐家庭,全市婚事新办风尚渐显、大操大办有效遏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不断增强。

一、统筹协调做“加法”,迈好婚俗改革“第一步”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婚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形成活动联办、新风联树、改革联动工作格局,凝聚改革合力。抓好责任落实,制定持续深化婚俗改革总体方案,推动区县将婚俗改革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和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多维度工作,婚俗改革相关工作从“软约束”转为“硬指标”。深化试点改革,印发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推动章丘区等2个区县入选省级试点,确定历下区等5个区县为市级试点,设置31个镇街为区县试点,发挥改革试点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市婚俗改革工作整体提升。广泛发动群众,制定推广婚事新办简办参照标准,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优秀案例”评选、“方桌会”政策宣讲,征集确立“泉城·爱帮”婚姻家庭服务品牌,引领全市婚俗改革纵深推进。

二、婚嫁负担做“减法”,打赢婚俗改革“关键战”

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章丘区、商河县等试点区县出台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具体规定,强化婚俗改革纪律保障,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乡风民风。发挥基层群众自管自治作用,将喜事新办俭办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全市设立红白理事会并持续开展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培训,督促红白理事会通过教育、规劝、奖励等方式,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规定,严控婚庆嫁娶规模、标准,拒绝高价彩礼,减轻人情负担。发挥社会组织教育引导作用,依托济南市婚姻协会,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教、心理辅导、婚姻指导、家风家教宣讲活动,邀请婚姻专家担任婚俗礼仪讲解员,开办婚俗改革辅导班,培训“婚礼婚俗明白人”,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倡树文明节俭婚俗风尚。

三、优质服务做“乘法”,助力婚俗改革“换新颜”

推进便民登记服务,新建“公园婚姻登记点”3处,婚姻登记机关实现婚姻登记“免费办”“跨区域办”、电子证照“现场办”、婚育户“集成办”,为新人提供一次全程引导等“四个一”服务,在“5.20”等高峰节点开展延时服务,贴心服务群众。创新婚礼式颁证服务,在婚姻登记机关普遍设立颁证大厅,邀请老党员、道德模范、金婚夫妇为新人颁证,并向其赠送“移风易俗大礼包”,引导新人树牢新时代婚嫁观念。深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编辑出版全国首部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用书《护航幸福婚姻》,免费向新人发放。在全市设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15处,选聘专兼职婚姻家庭辅导员,建立由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专家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今年已为群众提供纠纷调处、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服务。

四、陈旧观念做“除法”,推动婚俗改革“入人心”

坚持以活动引领风尚,利用重大节点和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相约美丽泉城”青年人才联谊、“真爱与党同庆”“执手七夕”集体颁证、“会聚良缘 囍在泉城”集体婚礼等活动,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理念。坚持以宣传深入人心,深化婚俗改革宣传“五进”活动,利用镇街、村居文化广场和文明实践中心,建立宣传阵地。今年以来,持续组织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宣传活动,并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坚持以文化潜移默化,在全市婚姻登记机关打造婚俗文化墙、宣传廊,设置《喜事新办倡议书》《致全市新婚夫妇的一封信》宣传板,免费开放婚俗博物馆、家风家训家规实践馆,向群众宣传展示婚俗故事、婚俗演变和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文明婚俗理念潜移默化、入脑入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