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金乡:大数据赋能社会救助
兜准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发布日期:2024-08-07 19:45 来源:金乡县民政局
字号:

金乡县深度融合各类救助资源,倾力打造“金心救·码上服”平台,构建起“一窗受理、联动办理、限时办结”的高效救助模式,实现“救助事项智能网办、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救助渠道全方位拓展”,有效拉近政府与困难群众的距离,兜准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一、整合资源,构建“一件事”救助机制

政策梳理集成,服务“一码查询”。全面梳理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民政救助及教体、住建、人社等11个部门专项救助事项,逐一明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咨询电话,制作“金心救・码上服务”社会救助政策二维码,广泛张贴在430个村居和13个镇街服务大厅,实现社会救助政策“一码查”,群众只需轻点手机,便可轻松掌握救助政策,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线上线下融合,办理“一键直达”。线上,困难群众通过“爱山东”APP中的“山东省社会大救助”专版,即可便捷完成救助申请、信息填报、进度查询等全流程操作。工作人员按程序开展调查核实、审核确认等工作。线下,全县13个镇街为民服务大厅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实现各类救助事项统一受理、快速转办,确保困难群众“最多跑一次”。

救助信息公开,接受“一扫监督”。进一步拓宽公示渠道,在县政府网站社会救助信息公示专栏引入二维码链接,使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标准、救助对象信息实现“一键查询”“一扫即知”,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智慧驱动,实现“政策找人”精准救助

大数据慧眼识困,精准定位救助对象。定期与医保、残联、乡村振兴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与数据比对,累计比对1万3500余条信息数据。实时关注媒体、网络平台发布的急难信息,精准筛查因病、因残、因灾等导致生活困难的低收入人口,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今年新增低保及特困供养对象423人,低保边缘家庭143人。

“铁脚板”贴心入户,动态调整救助措施。坚持“政策找人”,每月开展困难群众排查行动,今年排查800余人,确保因重病、重残、重大意外事故陷入困境的家庭及时获得救助。对于困难程度加重的低保对象,适时提高补差额度或给予临时救助;对于经济状况改善、不再符合救助条件家庭,按渐退政策办理,构建起“进出有序”的良性救助循环。

诉求梳理反馈,推动政策精准落地。对“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渠道收集到的群众救助事项,每周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针对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联合镇街有针对性地进行回访,确保咨询类诉求得到详尽解答,申请救助类诉求无遗漏,投诉举报类诉求公正处理。

三、多元参与,拓宽救助渠道增强救助效能

完善救助网络,激活基层救助动力。推进“困难群众救助·主动申报日”制度,融入村(社区)主题党日学习,主动发现困难群众,精准高效救助帮扶。对申报能力有限的困难群体,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协助通过“爱山东”APP申报救助,累计帮办代办社会救助事项196次。

部门协同联动,构建综合施救格局。健全民政与乡村振兴、医保、残联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利用管理,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民政相应救助范围,对符合其他专项社会救助的,及时转介推送相关部门,实施专项救助。

汇聚社会力量,推行多元化救助。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走访慰问、心理关爱、精神慰藉等活动,服务2万余人次,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类救助。开展“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设立县级30万元、每个镇街10万元的县镇两级“金心救”特别响应救助基金,对现行社会救助制度覆盖后仍存在困难的群众给予补充援助,进一步织密织牢救助保障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