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信息

2024

08/20

14:40:30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淄博市张店区:发挥城市名片作用 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围绕“四个聚焦”,聚力实施“乡村著名行动”,积极拓展地名文化赋能社会经济发展新路径,更好地发挥地名的城市名片作用。

聚焦规范管理

健全协调管理机制。张店区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地名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社会组织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地名管理工作机制。印发《“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专题研究部署“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建章立制,有效形成工作合力。

编制地名规划方案。张店区民政局在充分挖掘乡村地名文化、历史民俗、地域经济等特色资源的基础上编制地名规划方案,通过采取对内梳理现有地名资料,对外公开征集相结合的方式启动地名采词库建设,为今后新建居民区、大型建筑物、道路等命名提供选用词汇。

规范地名命名。张店区先后印发《道路命名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道路名称的通知》等文件,规范道路命名申请、审批、备案、公告等环节,明确加强前置管理,有效提升地名命名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完善标志设置。张店区建立地名标志巡检制度,做到及时维护更新地名标志。2023年以来,该区累计命名道路19条、桥梁31座,设置新命名路名牌200块、桥梁牌31块,开展路名牌问题专项排查3次,排查整改路名牌脱落、不规范、破损等问题24处。

聚焦传承保护

加强传承保护。张店区打造“深耕古韵地名,传承黄桑文脉”地名文化品牌,并建立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条、市级6条;深度挖掘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民间传说等地名文化故事,先后出版《张店区地名故事》《张店区城市记忆》《张店区乡村记忆》等图书;开展镇办文化名片挖掘整理工作,指导8个镇办结合自身特色,形成8张特色鲜明的区划地名文化名片。

打造宣传载体。张店区将地名文化元素融入村史馆建设,将乡土气、时代感、文化性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标记地名、传承文化的“乡愁博物馆”。目前已建成地名文化街区2处、地名记忆馆1处,通过用文字和新老照片对比的方式来展现张店区的城市演变和地域文化。

丰富宣传形式。张店区民政局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地名故事”专栏,刊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地名故事21期;依托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持续推进地名文化进村居、进企业、进部队等,累计开展“地名故事分享会”“喜迎元宵节,趣味猜地名”等宣传活动25场,与群众一起忆故乡、说地名,营造保护弘扬地名文化的良好氛围。

聚焦共建共享

推动采集上图。张店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乡村著名行动”微信小程序采集上图培训会6场,同时印发宣传海报500余张,广泛发动各职能部门和村居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社会力量等,对全区采摘园、养殖园、农家乐等各类兴趣点、地名信息进行采集上传,实现地名信息统一口径收录、常态化更新、规范化上图。

构建“一张图”。张店区民政局联合区交通运输局印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 邮路畅通”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工作方案》,整合村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具备快递收寄、电商服务、短时保管、接取送达等功能的农村商超、农资销售点信息并精准上图,绘制城乡社区15分钟生活圈,以“一张图”模式构建“一站多能、多点合一”的物流、综合服务点地名服务网络,推动乡村地名管理与寄递服务工作深度融合。

探索“智慧”服务。张店区将标准地名融入全区“统一标准地址”建设,打造标准地址码——智慧门牌应用场景,将多领域功能服务集成到智慧门牌上,居民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所在地名的具体信息和来历,也可及时获取如就医、教育等其他基础查询服务,切实发挥了地名在社会治理中的数据底座作用。

聚焦融合赋能

自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后,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到张店区,激活了群众对“黄桑”“八大局”“猪龙河”等老地名的探寻兴趣,也激起了对“海岱楼”“水晶街”“唐库文创园”等新地名的打卡热情。着眼于城市发展特点,张店区积极打造“情满黄桑、秀美地名”地名文化名片,通过探索“地名+旅游”“地名+产业”等模式,让更多的人通过地名了解张店,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在“八大局”便民市场入口处设置志愿服务岗对地名来历进行讲解;打造“八大局”地名记忆馆,让游客了解其历史,激活对老地名的“寻根”热情。房镇镇院上村通过开发采摘、民宿等特色产业建设美丽庭院项目,用节气歌命名13个美丽庭院,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气息与围炉烧烤的人间烟火气交相辉映,形成“花开院上”地名品牌效应,盘活周边4个村的农村闲置庭院,促进庭院经济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