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山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开展公益慈善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发布日期: 2024-06-28 16:31 信息来源: 山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
信息来源:山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山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坚持做好公益慈善服务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截至20245月底,基金会累计动员社会各界捐赠爱心资金85831.01万元,开展乡村振兴项目600余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基金会先后被民政部评选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被省工商联评为“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2024年1-5月份,基金会已累计拨付1822.76万元,用于乡村振兴慈善项目实施。

一、用好网络平台,开展山东乡村振兴创客培育计划活动

山东乡村振兴创客培育计划是由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山东乡村广播、省家庭农场协会共同发起的“互联网+”乡村振兴公益项目,面向全省征集支持由驻村第一书记和县域社会组织发起各类乡村振兴项目,已连续开展七年,通过互联网募集社会爱心资金4000余万元,涉及产业发展、教育提升和特殊群体关爱等多个方面,有效助力各地的乡村振兴工作。

该项目通过互联网各类媒体(第一书记朋友圈节目)的进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支持省内乡村振兴项目,为项目筹集资金的基础上,链接到各类社会资源(人才、投资、渠道等),通过项目的运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村集体产业和专业慈善项目。入选2018年中国声音大会“中国广播创新融合十佳案例”,获得2018年度山东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二、动员企业捐赠,持续开展光伏用电示范村公益项目

省乡村振兴基金会积极联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连续年在省内经济欠发达乡村实施光伏用电示范村项目和定点帮扶项目。项目连续年累计捐赠资金1.3亿元,惠及全省17个地市帮扶地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增加了村集体的持续性收入,当地村民生产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该项目立足帮扶村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通过建设光伏发电站、实施农村光伏亮化工程、电能替代、村级道路硬化绿化、建设农产品加工车间、建设党员活动室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为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提升乡村产业实力提供了稳定资金保障,使帮扶地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经济蓬勃发展,文化生活极大丰富,当地村民生产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三、发挥专业优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吕艺示范区

自2020年来,省乡村振兴基金会联合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三年累计投入社会捐赠资金2700万元在博兴县吕艺镇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吕艺示范区项目以公益基金、合作社、农民多方共建的模式,将示范区建设成为集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社区康养人才培育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示范区通过发掘博兴县悠久的水产养殖、吕艺镇特色农创小镇建设等优势,实现资源要素整合提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打造贯穿种植、养殖、废弃物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修复、小城镇化建设等产业的协调机制,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拓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构建农业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示范扶贫区域大幅度提高产业质量与效益,提高产品加工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四、瞄准乡村美育,开展快乐童年公益项目

省乡村振兴基金会联合省内多家专业教育机构发起的针对乡村留守儿童发起的美育教育类公益项目,其中包括合唱、街舞、排球、足球、乒乓球、法律、绘画得多种类援教等多个项目。2018以来,项目已接收爱心企业和人士的捐赠资金1000余万元联合省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组建乡村快乐童年合唱团,让乡村儿童在合唱中快乐成长;同时辅以乡村教师成长培训,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工作项目志愿者团队先后先后被团中央“伙伴计划”授予志愿者团队第一名,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山东慈善奖”,获得省文明办评为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赛金奖等荣誉。

快乐童年公益项目为留守儿童的快乐成长、乡村学校美育教育的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项目帮扶地区相关部门以及所在学校的欢迎。

通过多年的工作的实践,乡村振兴慈善项目关键是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内生动力,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自我造血能力


来源:山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

编辑: 山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