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信息

2024

06/26

16:16:59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山东郓城:织密乡村地名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走在郓城县郭屯镇车楼村搬迁新址南北向的公路上,崭新的“新村路”路牌伫立在灰白色的水泥路旁。近日,随着最后一块村路牌安装完毕,郓城县乡村著名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22个乡镇街道的402条乡村无名道路跟城市街道一样拥有了自己的专属名字,或天蓝或翠绿的路牌也成为村庄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增添了一抹亮色。

郓城县是千年古县,文化底蕴深厚,乡村地名的形成与变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等信息,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见证。据了解,此次“乡村著名行动”注重收集、分析、利用乡村地理信息数据,先后召开乡村讨论会、专家座谈会和拟命名论证会议,充分征求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文学作家、文史学者、村庄乡贤、热心人士的意见建议,挖掘历史文化、传承文化脉络,让一个个老地名成为展示郓城历史文化的重要名片。

“我们由村两委成员组成乡村道路著名工作小组,并通过微信群、‘村村响’等形式,宣传号召村民群策群力,广泛征集道路名称。”双桥镇宣传委员王春雷介绍。如有一条道路命名为王营路的呼声很高,王营是王街村和中街村分开之前的老村名,两个村村民现在一说家在哪里还说在王营;还有一条路叫卸甲路,是谢井村的来历,传说村所在地之前有口古井,古时有位将军曾在此处卸下盔甲,故此得名谢井村;芙蓉路命名更有历史,为春秋时期古村落仪滨庄所在地,有郓城十景“冷水芙蓉”的典故,故此得名芙蓉路。通过这些道路的命名,不仅唤醒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更是增进了村庄间的文明和谐。

杨庄集镇在设置路名时,结合辖区特色文化资源与标志性建筑,以路为骨,对农村主干道、生产路、生活路、小胡同等道路全面命名,逐步完善乡村振兴的空间骨架。最终确定了南北以“杨”的谐音“阳”为元素,东西以新河航道作业区和水库为元素,总体分布9横9纵,共计32条道路的交通网线。常阳路、惠阳路、水库路、临港路等路名,既具有镇域特征,又饱含乡愁记忆。

“我们坚持地名导向作用、群众好找好记的原则,注重收集老地名、自然地理实体、地域文化特征等元素,通过文化、物质、信息等三个层面实现最终赋能,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郓城县民政局局长时志荣介绍。

目前,通过道路命名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让出行导航更精准,“快递”进村更便捷,农产品“进城”更顺畅,有效解决了乡村群众生活的家常事,提升了乡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人民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