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筑牢民政服务机构安全屏障

发布日期:2024-06-26 09:26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号: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民政局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施策、标本兼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动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安全发展。

重塑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针对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涉及领域广、环节多、责任重的特点,济宁市民政局采取3项措施强化组织保障。一是建立“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组建分管市领导牵头,民政、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为成员的社会福利事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专业优势,全面打通智慧消防系统,组建全市养老机构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线上巡查专员队伍,强化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实施“全员参与、区域包抓、‘一对一’包保”岗位责任制度,完善“一行一册”台账和岗位责任清单,市民政局各科室、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与帮包督导队伍,分片包保各县市区;县级民政部门同步建立机构帮包机制,每家机构均明确1名民政干部“点对点”帮包,压紧压实责任链条。三是推行“办公室+业务科室+督导专员”联动工作模式,争取市委编办支持,在“三定方案”中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市民政局办公室加挂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增设1名安全生产专职副主任,养老服务、社会事务、儿童福利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业务专员,市局帮包督导组成员和民政执法人员为督导专员,强化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安全管理职能。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也通过单独设立、加挂牌子等方式,明确安全监督管理专门工作机构和专职干部,做到专职专责、履职到位。

及时辨识消除风险隐患

济宁市民政局健全民政服务机构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每周调度重点执法或检查事项中的典型问题,每月总结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和政策创制情况,每季度实施实地督导检查,每年进行工作述职,以查促改,不断提升安全工作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推行“包保督查、行业检查、专家勘察、交叉互查、视频巡查”五大工作机制,帮包督导组下沉一线,与行业监管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调动各方力量防控安全风险,实现纵深防御、关口前移和源头治理。建立问题隐患闭环管理台账和整改措施清单,实现问题隐患发现、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执法人员通过“回头看”抽查核验工作实效。

强化民政服务机构综合监管

济宁市民政局围绕信息化管理,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建成市县贯通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展养老机构“一院一码”智慧化监管,借助“智慧消防”实时监测和提前预警功能,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围绕专业化管理,狠抓宣传教育,建立服务质量专员、安全生产专员、联络帮包专员、社会监督专员“四专员”制度,编印、发放《养老机构消防自查一本通》,持续开展全员培训、开工“第一课”、《安全生产责任在肩》警示教育活动,提高一线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围绕标准化管理,实施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督促指导养老机构修订主体责任清单,确保达到国家强制性安全基本规范。围绕制度化管理,将49项安全管理制度和66项服务管理制度汇编成《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参照样本)》和《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制度(参照样本)》,印发所有养老机构学习实施,督促指导机构细化应急预案和保障措施,做到“一院一策”。围绕长效化管理,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争取省级以上专项资金1786万元对殡仪馆设备升级更新,近3年投入1000余万元对敬老院基础设施、安全环境改造,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实现全覆盖。

来源:中国社会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