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金乡县:打造社区“嵌入式”养老驿站 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养老
近年来,金乡县聚焦社区居家养老,认真落实城镇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机制,积极构建和完善“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网络,打造家门口的养老驿站,用心经营一刻钟“生活圈”,切实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养老的愿望和需求,趟出了一条符合县域实际的养老服务发展新路子。
一、民生优先,机制创新“一盘棋”
一是高度重视办实事。金乡县坚持民生优先,以深入社区、深入小区、更深入人心为工作理念,狠抓社区养老事业发展和资源配置,做好“建管用”三篇文章,确保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到位、科学利用、群众满意。
二是齐抓共管出新政。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四同步”工作机制,明确民政、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审批等部门和开发建设单位的具体职责,制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设计具体标准。
三是闭环管理全流程。聚焦“四同步”工作机制,从土地出让、编制和审查工程设计方案、规划核实、联合验收、设施移交、使用运营等环节,明确具体流程、工作要求和部门职责,民政部门全程参与、全程把关、联审联办,做到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验收、移交的工作闭环。
二、严控标准,破解“不同步”难题
一是源头把关,严格规划“不松口”。对于新建小区规划审核,凡会必到,有项必审,确保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到位、位置适宜。在土地出让环节,将养老设施配建一并作为土地划拨或出让的前提条件,竞得人与县民政部门签订配建移交养老服务设施合同后,再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二是严控标准,紧盯协议“不让步”。严格审慎定协议,在每次协议签订时,均提前亮明政策、算清面积、讲透要求。动态管理盯台账,督促开发商办理养老服务设施移交手续。联合督导盯漏洞,部门联动开展“点对点”收缴工作,出现缓建、缩建、停建、不建等问题,坚决予以督导、约谈与打击。
三是确保达标,追踪移交“不妥协”。对2020年之后的新建设施,采取现场移交收钥匙、限期移交腾房子、联合催交挣面子、新老合交转路子等多种形式,一切围绕移交想办法。对于2020年之前已建设完成,但未按要求无偿移交的设施,借助政策开路,坚决一追到底。对实在无法腾出的养老设施,要求开发商通过置换、新建等方式给予补齐。2021年以来,已实现移交养老服务设施16处,面积5918平方米,签订移交协议正在建设中的养老服务设施15处,面积5470平方米。
三、打造县域特色,让设施“用得好”
一是“一体化”管理,统一委托运营。金乡县坚持“聚零为整、连片运营”的理念,将养老服务设施打包招标,委托一家本土养老服务企业运营。2023年招标的9处养老服务设施,最小的面积75.85平方米,最大的面积666.3平方米,通过公开竞标程序,成功打包招标,让运营方杜绝“挑肥拣瘦”,做到“大小通吃”。
二是“多点式”打造,实现各赋其能。围绕城镇居住区配建设施“嵌入式”共性,坚持一处一特、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各赋其能,解决家门口养老“最后一米”,围绕山阳路初步打造了“社区养老驿站一条街”。优先保障特困、经济困难、失能、高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并满足其他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如,纳福碧桂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作为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高标准配置托养照料设施;尚龙首府作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兼具日常助餐、助浴助洁和康复护理功能,有效解决社区老年人就近养老问题;东湖世纪城、苏桥公馆、绿郡·慧海园等三处养老驿站聚焦品质生活,打造“宜老宜居”智慧康养体验空间,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延伸。
三是“品牌化”引领,发挥连锁效应。统一标识、标牌和主题为“蒜都敬老·康乐颐养”的LOGO,实施连锁化、品牌化、专业化运营,大力培育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推动集中管理运营和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有效提升长效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