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河在县境北部,为宁阳县与泰安市岱岳区、肥城市的界河,南距县距15.5公里。古称汶水,亦称汶河。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山川》记载,“汶河,即《禹贡》‘浮于汶’之汶也。”上游源流众多,诸水在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东汇为一流,故称大汶河。交汇处,建有东南西北向相连的茶棚坝和汶口坝,明石桥也位于此地。
大汶河自华丰镇高村西北(上游为柴汶河)起,向西流经磁窑、蒋集、堽城、伏山、鹤山等五镇境北边界。河道至东皋以东分为南北两支,至琵琶山北麓汇合西流出境,下游注入东平湖。过境河段长48.9公里,有大堤段39.7公里。据水文站观测,年均流量39.2立方米/秒,汛期一般流量为2000—4000立方米/秒,一九一八年大汶口最大洪峰流量1.03万立方米/秒.境内流域面积为的360.3平方公里,年均输沙量196万吨。河上建有滚水坝3座,排水涵洞3处,放水闸3处,挑水坝7座,铁路桥2座,公路桥4座和乡村路石板桥1座。
河首大坝以下至西孙家滩北,长约14公里,河道顺直宽阔,河宽达1500米左右。再下河道弯曲,有多处险段,南岸的两通碑、老闸湾、石梁口、陶家口、桑安口等均为历史上的易发决口堤段。自高桥以西,大汶河南堤以外地势南倾,地面径流向南,南堤则是宁阳以南诸县的防洪屏障。据县志记载,历史上该河段曾多次决口,有“开了石梁口,三县(滋阳、济宁、汶上)跟着走”之说。一九四九年以后,对大汶河进行了多次清淤、除障、护坡、复堤,并在堽城里设立大汶河管理段,专门管护河道。河道多年淤积,汛期防洪任务重大。
古老悠远的大汶河,千万年来不知疲倦地高唱着、欢歌着、嘶叫着,她滋润着两岸的大地,孕育了无限的生机,哺育着两岸的百姓。汶水无言,但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从上古开始,大汶河就背朝东海,向西倒流,清湛的河水缓缓流入东平湖。东海龙王得知此事,非常生气,心想:“我为万龙之首,万龙膜拜,长江、黄河这样的大江大河龙王都向我朝拜,你一条小小的汶河龙王,竟敢背离于朕?”龙王把管汶河的小青龙招来,狠狠地训了一顿,责令他马上将汶河改道东流。王命难违,小青龙就是有一百个不愿意,在龙王面前也不敢说半个不字,无奈怏怏而回。龙王见小青龙唯唯诺诺,郁郁而归,怕他拒不从命,又派三公主前去汶河督察。
三公主来到汶河之滨,看到汶河之水依旧向西流去,勃然大怒,质问小青龙为何违背圣意,是要上斩龙台吗?
小青龙面带愁色地回到:“禀报三公主,汶河两岸全是肥沃之地,膏腴之乡,千万年来,众多黎民百姓在汶阳田上耕耘收获,繁衍生息,安居乐业。倘若将汶水改道,势必洪水泛滥,不知要淹没多少良田,毁坏多少农家,又不知有多少牲畜死于非命,更不知会有多少百姓会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小青龙诚挚的话语震撼了三公主。小青龙正色道:“三公主,请你慎重考虑,我们怎么能忍心制造这一人间悲剧。”
三公主虽出生于东海龙宫,却本性纯良,经小青龙细心解说,三公主知道事出有因,心中怒气渐渐消散。她对小青龙说:“原来如此,是我错怪你了。”她沉思半刻,急切地对小青龙说:“这事不小,我得赶紧回龙宫向父亲回禀说清。”
东海龙王本来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自己旨意既出,岂肯更改。再说这事已经张扬出去,若就此罢休,岂不让众神耻笑?他勒令女儿:“三天时间,若不将汶河改道,我要拿你问罪!”说完,把三公主赶出了龙宫。
三公主又回到大汶河,她把父王的旨令置于脑后,与小青龙奔走于大汶河沿岸,调风、布雨、降露,造福众百姓。天上一日,地下一年,三年下来,大汶河流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黎民百姓感激三公主,便在大汶河下游修了一座“三娘庙”,一年四季供奉烟火。三公主与小青龙志趣相同,情投意合,渐生情愫,喜结伉俪,共同镇守在大汶河,发誓不再回龙宫。
龙王恼怒,便亲自前往汶河擒拿小青龙和三公主问罪。到了汶河边,发现两岸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三娘庙香火鼎盛,民众愿力汇聚,心知民心不可违,又感念他们治河有功,便悄然离去,不再惩罚。
最终,汶水西去,浩浩汤汤,千万年来不改初衷,成唯一逆向西流之河。站立在泰山、徂徕山极顶之上,极目展望,大汶河银河倒挂,如一条洁白的玉带,抖动着、流淌着,熠熠闪光。每当夕阳西下,绚丽、鲜红的碧霞染透了清亮的河水,更像一道多彩的长虹降落在泰汶大地之上。汶水日出、徂徕夕照、汶河古渡,这亘古悠久的自然奇观,这大自然天赐之大美,就萌生在这壮美的山水之中。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