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政这五年丨 泰安市民政局:增进民生福祉 筑牢幸福之基
谱写新时代泰安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12-06 21:18 来源: 泰安市民政局
字号: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召开之际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全省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扎实履职尽责,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山东省民政厅网站特别推出“民政这五年——各市发展成就巡礼”专题,展示全省16市民政部门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泰安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落实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聚力同心,砥砺奋进,围绕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部署、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基本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上线“泰汇救”社会综合救助服务平台

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连续5年持续提高低保保障水平,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2019年的每人每月580元、430元提高到2024年的每人每月980元、786元,增幅分别为69%、83%。建成“泰汇救”社会综合救助服务平台,汇集12个部门37项救助政策,汇通15个部门52项数据资源,汇聚政府、慈善、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建立起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以信息化为支撑,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肥城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以及“全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

养老服务供给持续优化

东平县民政局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举办温馨生日会

以打造“寿比泰山”养老品牌为主线,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养老机构达到118家,养老机构床位21849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5901张,占比达到72.7%,养老机构内医疗护理服务实现全覆盖。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2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91处,实现全覆盖;建成326处社区老年“幸福食堂”,解决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被评为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在成果验收中获评“优秀”等次;入选2023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城市,实施情况连续4次获得民政部通报表扬。

社会福利保障持续强化

开展“筑梦阳光 护未泰安”暑期儿童赋能行动

建成市、县未保中心7处,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88处,在乡镇(街道)配备儿童督导员91名,在村居(社区)配备儿童主任3839名,实现服务机构、儿童队伍全覆盖。累计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孤儿56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906名、重点困境儿童2108名。实施“情暖新春 共护未来”“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筑梦阳光 护未泰安”等系列关爱项目,打造“筑梦阳光 护未泰安”儿童关爱服务品牌。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惠及5.1万困难残疾人和12.4万重度残疾人。扎实推进精康融合行动,建有6个县级康复服务机构、13个镇级康复站点,共为3956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基础训练服务,满足了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康复服务需求。福彩总销量达28.49亿元,筹集公益金8.4亿元。利用筹集的公益金,先后资助建设市社会福利院、市儿童福利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及全市养老服务设施等700余个民生项目,累计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0万余人次。

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深化

承办2023年全国地名管理与文化保护观摩研讨会

编制出台《泰安市中心城区地名规划(2021-2035年)》,将中心城区划分为20个地名片区,对七类地理实体分别制定命名方案,拟命名规划新建或待建自然实体名称1186个。完成乡村地名命名4240个,设置维护乡村地名标志2817个,完成采集上图3061个。全国地名管理与文化保护观摩研讨会在泰安召开,泰山区被确定为全国“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培育多元社会力量搭建地名文化保护平台》入选《国家〈地名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案例选编》。

举办“大爱民政 善行泰安”慈善公益巡演晚会

全市慈善组织达到81家,累计共接收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6.34亿元。积极开展慈善帮扶活动,围绕养老服务、儿童福利、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积极实施慈善项目,累计支出5.69亿元。大力发展基层慈善,建立社区慈善基金158支,募集资金407.81万元。做好慈善宣传引导,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彩虹村”助学项目等10个先进典型受到“山东慈善奖”表彰,建设慈善文化公园、慈善街区等84处。开发上线“善行泰安”微信小程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长期、循环、快速、有效进行慈善文化普及,有力推动了全市慈善事业的发展。

举办民政主管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提升社会组织党建管理水平

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党建引领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党建工作贯穿于社会组织发展全过程。在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基础上,构建起以行业为特征,按照“属业”为主、“属地”为辅的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体系,确立“抓行业必须抓党建”的工作原则,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行业归口管理。5年来,持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取缔、劝散、引导登记147家,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减免降低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累计达4000余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300家行业协会商会完成脱钩改革,清理“僵尸”社会组织596家,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实施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帮助招商引资落地项目1039个,其中,达成意向金额207.9亿元。参与乡村振兴项目3000多个,涉及资金近5000万元,积极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就业岗位6514个。

社会公共服务持续规范

打造“海誓山盟•情定泰山”婚俗改革品牌,在泰山之巅举办新人集体颁证仪式

婚俗改革推陈出新。以优化婚姻登记服务为切入点,着力打造“海誓山盟·情定泰山”婚俗改革品牌。多次承办全省婚俗改革宣传服务活动,在泰山之巅举办集体颁证仪式,在泰山脚下设立婚姻登记处红门巡回点,将婚姻登记服务与泰山景观、文化底蕴和浪漫元素有机融合,提升婚姻登记的仪式感和幸福感,累计办理结婚登记806对。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累计办理“跨省通办”246对。殡葬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推广深埋还耕等节地生态安葬新模式,探索绿色殡葬改革新路径。全省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现场会在肥城市召开,全面推广肥城经验。救助管理提质增效,累计救助各类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6000多人次,成功入围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单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