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政这五年丨淄博市民政局:捧出一颗心 温暖一座城
奋力推进淄博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召开之际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全省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扎实履职尽责,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山东省民政厅网站特别推出“民政这五年——各市发展成就巡礼”专题,展示全省16市民政部门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淄博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捧出一颗心,温暖一座城”的为民爱民理念,用心用情抓基础,真心真意抓服务,倾心倾力抓改革,尽心尽责抓管理,深入实施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倾力打造“六个民政”,全情奉献推进暖心事业,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淄博市民政局被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淄博市福利彩票中心主任李明被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兜实基本民生保障 擦亮为民本色
打造“沂源红”民生综合体
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淄博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淄博市特困人员认定办法》《淄博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人员认定办法》。稳步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标准之比由2019年的1.4:1缩小到1.13:1。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强化10个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将6.52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实施救助1444人次。在全省率先开展服务类救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重度失能且家庭成员照护能力不足的低保对象,提供助餐、助浴等10余项居家照护服务,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99亿元,服务救助6800余人,照护项目获得全市绩效评价最高分,群众满意度达99.82%。
福利院儿童绽放纯真笑脸,舞动快乐童年
儿童关爱保护精准有效。在全省首个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纳入助学范围。12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88个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926个村(社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90名镇(街道)儿童督导员、2953名村(社区)儿童主任覆盖市、县、镇、村四级。创新“五字工作法”,提升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实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汇聚合力打造“齐护未来·共童成长”儿童工作品牌。
特殊人群保障暖心贴心。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5年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一、二级补贴标准提高98%,三、四级标准提高65%;重度残疾人护理一级补贴标准提高79%,二级标准提高69%,累计发放两项补贴6.24亿元。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和“夏季送清凉”流浪乞讨人员专项救助行动,5年来,累计实施救助2926人次。
优化基层社会治理 彰显爱民底色
社会组织服务更加聚焦。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管社会组织党建及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强化社会组织登管协同六条措施》《淄博市社会组织新任负责人谈话制度》等措施,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组建市社会组织党群(发展)服务中心,搭建市、县、镇三级服务平台76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联合22个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新时代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打造“1+N”服务民生项目库,引导千余家社会组织助力民政主业、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汇聚公益慈善力量,打造“善行淄博”城市名片
社会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培育发展慈善组织74家,成立社区慈善基金32家,慈善主体力量不断壮大。深入推进“阳光慈善”工程,制定《淄博市慈善领域风险防范化解预案》,持续提高慈善事业监管力度。常态化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慈善集市、“慈善信息公开周”等活动,为慈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淄博市建成首家地名文化主题公园
区划地名管理规范有序。建立淄博市行政区划部门联审机制、区划地名专家库和行政区划历史文化研究平台,加强党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领导。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乡村著名行动”,组建市县两级地名保护名录和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开展地名管理政策法规宣传“五进”活动,拍摄“美好地名乡村行”地名文化宣传片,持续擦亮“齐好名”地名文化品牌。
提升基本社会服务 绘就惠民亮色
老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完成老龄工作职责划入、人员机构转隶和独立科室增设,重塑老龄委议事协调机构。累计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9个,着力打造乐居、乐养、心齐的“齐享”老年友好型社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微课堂”宣讲,积极策划敬老月系列活动。统筹协调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生活服务、文体休闲等老年人优待政策落实,进一步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
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资金补助、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人才队伍建设等20余个服务政策。实施养老机构培优扩容工程,全市179家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70%以上,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占比达80%以上,建成全省第一家智慧养老院,10家养老服务机构被评为全省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点。引导专业养老服务向社区居家延伸,以社区设施为资源统筹平台,高效配送助餐助医、康复护理、探访关爱等“N”项服务,探索形成张店“三张清单”、周村“百姓家园”、桓台“为老服务综合体”、“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等县域发展特色。优化提升区域普惠养老服务供给,累计建成77处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200余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00余处农村幸福院。张店区入选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6个区县荣获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数量居全省前列。
新时代青年共倡“文明婚俗”,共许“海誓山盟”
婚丧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争创全国首批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单位,率先开展省内居民跨市办理婚姻登记免提交居住证试点工作,发出全国首张应用电子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电子证照办理的结婚证,建成全省首家整建制搬迁进景区的婚姻登记服务机构。坚持殡葬公益属性,提升硬件设施、服务环境和管理水平。推进“礼安齐鲁”丧俗改革和“逝有所葬,迁有所去”节地生态安葬试点工作,推广草坪葬、树葬、花坛葬等安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