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沂南县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暨“乡村著名 邮路畅通”省级试点工作的相关情况。沂南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沂南县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扎实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规范道路命名,推动地名上图,传承地名文化,探索出具有沂南特色的地名工作新路径,打造助力“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的“强引擎”。去年,沂南县入选全省“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试点县,今年入选全省“乡村著名 邮路畅通”试点县。
抓好地名管理顶层设计
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沂南县区划地名委员会,明确区划设置、命名设标、地名上图等职责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工作会商、调度督导等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地名管理机制。
创建“政府+社会”工作模式,公开征集30名区划地名专家组建区划地名专家库,成立“地名督导员+地名信息员+志愿者”等多元参与的地名管理工作专业队伍,将地名管理服务、地名文化传承保护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制定印发《沂南县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地名文化保护、地名信息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等10项重点任务,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良好工作格局。
筑牢乡村地名服务基础
持续推进地名命名规范化,制定《沂南县乡村道路命名工作实施方案》,将地名命名、更名工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地名命名、更名联审、论证等工作机制,开展地名标志巡检,对不规范地名进行全面摸排整改,规范治理“大、洋、怪”等不规范地名,推动实现规范命名、标准用名、大力扬名,打牢乡村治理基础。
抓实地名信息精准化。扎实开展“乡村著名 邮路畅通”试点工作,发动邮递员、快递员、地名信息采集员队伍,开展乡村道路、农家乐、采摘园、乡村寄递点等乡村地名信息命名、上图,助力“快递进村、山货进城”。
发力地名巡检常态化,印发《沂南县开展地名标志巡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城乡、部门地名标志巡检队伍,组织地名管理责任部门、城乡地名信息采集员定期开展地名标志巡检活动,通过巡检、自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不规范地名进行全面摸排整改。
激发乡村振兴地名活力
打造农产品金字招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探索“地名+农产品推广”模式,将地名文化元素融入“孙祖小米”“水塘崮蜂蜜”“薄店子葡萄”“莲花山黄金桃”等沂南地名特色农产品,培育“乡字号”“土字号”公共品牌,联合邮政公司、网红大V等助农直播间平台推介地名特色农产品,提升本地优质农副产品地名文化内涵和产品竞争力,相关经验做法获《民政部简报》采用推广。
讲好地名文化故事,依托诸葛亮故里纪念馆打造地名文化展厅,建设地名文化保护阵地10余处,纳入市县两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地名30处,动员区划地名专家搜集整理民间地名故事,出版《沂南地名故事》等书籍10余部,组建“沂南有名”“童守地名”2支地名志愿服务队,开展地名文化政策宣讲活动,拍摄《沂南地名·守望乡愁》等乡村地名文化宣传微视频,通过i沂南等媒体展播,持续擦亮“沂南有名·名扬沂蒙”沂南地名品牌。
拓展数字地名应用,依托地名信息普查和电子地名图数据优势,创建“地名+救助”服务模式,利用标准电子地名图定位特困人员,为全县3398名分散特困人员提供精准居家服务。将“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进驻“沂南首发”APP,依托10万个智慧门楼牌,将地名来历、历史沿革、地名文化等16万字资料上传微信小程序、“沂南首发”APP,让地名信息“二维码”服务群众日常生活,经验做法被《中国社会报》《数字山东建设简报》采用,入选《全省区划地名领域创新典型案例》,沂南县“乡村著名 沂路邮你”项目在2024年“数据要素X”大赛临沂选拔赛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并晋级山东分赛决赛。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