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政这五年丨枣庄市民政局:情系民生 力解民忧
奋力谱写枣庄民政为民爱民新篇章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召开之际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全省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扎实履职尽责,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山东省民政厅特别推出“民政这五年——各市发展成就巡礼”专题,展示全省16市民政部门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枣庄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立足民政职能,主动担当作为,枣庄民政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发展。
围绕加强救助帮扶 推动基本民生保障向“实”落位
完善政策机制。出台社会救助办法、低保管理办法、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逐步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健全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连续提高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平均增幅71.4%。创新社会救助提级复审机制,下沉镇(街)、村(社区)共同解决难题,自2022年实施以来提级复审1416例,经验做法获评全省民政工作优秀创新案例。改革临时救助制度,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累计救助3.99万人次,支出临时救助金5110万元。
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模式,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衣物清洗、心理疏导等服务
丰富救助方式。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模式,累计为1.32万名困难群众提供探视访问、日常护理、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专业照护服务125万小时。推行“社会救助+慈善”模式,支出善款2亿元实施“情暖万家”“爱心助学”“银安计划”“温暖过冬”等救助项目,惠及群众100万人次。拓展“社会救助+福彩”模式,投入福彩公益金134万元,为全市27个村庄安装公益路灯620盏,惠及群众8万多人。打造“枣救助”品牌,构建“1+7+N”救助服务格局,培育市、区(市)、镇(街)社会救助品牌35个,市级和5个区(市)品牌被评为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
围绕扩大有效供给 推动为老服务效能向“优”进阶
推动老龄事业有序发展。优化调整全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编制老龄委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细则,明确15个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部门合力。构建完善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健全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实现老年人优待政策、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到龄即享”,今年已为全市11.3万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4000余万元。出台加强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空间打造、健康支持、为老服务、社会参与、氛围营造、信息支撑”六大体系,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9个。
滕州市北辛街道杏花村社区幸福食堂
提升普惠养老服务水平。每年定期发布《枣庄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出台“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设施专项规划、爱心食堂建设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制度。逐步健全市、区(市)、镇(街)三级服务网络,累计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849处。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建设运营爱心食堂236处,构建以爱心食堂为阵地的村(居)养老服务综合体。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健全“中心带站”模式,打造社区养老“15分钟享老生活圈”。增强养老机构失能、失智照护能力,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0%。获评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1个、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县(市、区)2个、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3个、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地区1个,连续4年入选“山东康养服务十佳品牌”。
举办枣庄市“慈善杯”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
建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开展养老护理人员素质提升行动,培训养老护理员、家庭照护者10000余人次,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100%、持证上岗率70%。入选养老服务领域齐鲁和谐使者6人、枣庄和谐使者9人。每年举办枣庄市“鲁班传人”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荣誉感。
围绕做优社会事务 推动管理服务水平向“高”攀升
深化殡葬领域改革。完成全国首批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任务,建立健全殡葬领域监管机制。出台进一步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红白理事会2473个,推动红白理事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减轻群众治丧负担。
优化婚俗改革,举办“幸福巴士”婚礼
规范婚姻登记服务。累计办理婚姻登记8.8万对,节假日当天开展结婚预约登记服务,举办“幸福巴士”婚礼、集体颁证、婚俗改革宣传等活动,倡导喜事新办、文明节俭的价值观念。全面实施婚育一件事和婚姻登记跨域办理,连续3年申请开展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质量提升试点,不断提升便民服务质效。
召开“护童成长”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工作推进会
护佑儿童健康成长。擦亮“枣未之光·护童成长”品牌,完善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成一支由市和区(市)未保专干、65名镇(街)儿童督导员、2468名村(居)儿童主任组成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今年创新设立“枣慈留香·孤困和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基金”,支出226.62万元,资助困境儿童584人。坚持试点先行,获评全国“护童成长”项目第二轮试点、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各1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护童成长”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山东省)工作推进会在枣庄举办;全国孤弃儿童养育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经验做法在全国民政标准化知识培训班上推介。
围绕深化社会治理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向“深”拓展
社会组织走进邹坞敬老院开展“情系敬老院 公益志愿行”敬老服务活动
加强社会组织监管。抓好社会组织党建,成立党组织104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12人,实现市、区(市)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探索将社会组织党组织由“功能型”向“实体型”转变,整合党支部23个,发展党员39人,吸纳入党积极分子132人。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全市登记社会组织1976家,培育各类社区社会组织7009个,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1647.5万元,2家社会组织入选“全省百家社会组织标杆”,5家社会组织获评“全省服务高质量发展出彩社会组织”。
创建全国首家边界文化服务区——鲁苏边界文化服务区
优化区划地名工作。调整区划布局,全市镇(街)增加至65个。探索苏鲁线边界文化建设,以京台高速台儿庄大运河服务区为载体,创建全国首家边界文化服务区。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枣庄市地名管理办法》,推动地名管理更加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3部地名节目入选“中国地名故事”,建立市、区(市)、镇(街)全覆盖的道路名称备选库,确定第一批“枣著名”地名标识品牌 108 个,全市已命名道路1384条。
举办枣庄市第九个“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
促进慈善组织发展。加大慈善组织培育力度,现有慈善组织42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6家。深入挖掘社区慈善资源,建立社区基金107支,5家优秀社区基金入选全省“金种子”社区慈善基金。深入实施“阳光慈善”工程,加强对善款的监督管理,提升慈善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开展慈善主题宣传活动,举办“慈善枣庄”成果展,营造浓厚慈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