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信息

2024

11/07

15:10:25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淄博市博山区“三个并重”守护地名文化遗产

地名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面对飞快地城市化进程,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地名文化,延续地名文脉,守护中华文化基因是个重大命题。博山区从三个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坚持挖掘与保护并重,归集地名文化资源

全面查清博山区地名文化遗产情况,详细收集地名的拼写、读音、位置以及历史沿革、来历含义等信息,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和多媒体等方式准确、全面记录地名信息,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地名文化遗产调查资料,全区公布地名文化遗产120余条。对于因历史变迁、人为破坏等原因损毁的珍贵地名,加强保护、修复和利用,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和风土民俗等方面综合考虑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既挖掘、保护和传承地名文化遗产资源,又结合现代科技,以普通民众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实现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对于因历史变迁、人为破坏等原因损毁的珍贵地名,加强保护、修复和利用,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全面梳理区内重要遗址遗迹,提升旅游观赏、文化体验和科普研学产业链,打造了一批如西冶工坊、颜神古镇等体验性强、影响力大的老地名旅游品牌。

坚持开发和利用并重,活化地名文化应用场景

将文化旅游开发与地名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名文化遗产标识的产品,开展复原古景的文化体验活动,鼓励当地陶琉企业开发地名类文创产品,实现价值倍增。发布“博善地名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展示地名的来历、含义、历史沿革以及VR全景影像,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投资300万元打造淄博市首个地名文化主题公园,详细展示《地名管理条例》《博山区地图》和博山区150余个典型地名的来历、历史沿革等。在八陡镇建设“老街”地名文化主题展示区,结合村史馆建设地名文化示范基地;以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为主线,建设“源泉镇红色地名文化长廊”;与淄博市孝乡爱心志愿者协会共同创建“五福峪地瓜”“源泉猕猴桃”“蕉庄烧饼”等地名品牌,赋能乡村产品销售,带动地名文化传播。

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赓续地名文化基因

向社会公开遴选、聘请在博山文史、民俗、地名方面有成就的25名专家学者组建地名专家组,发挥“人才库”“智囊团”“生力军”作用,开展研讨交流、举办地名文化知识讲座等活动。邀请地名专家参与地名文化管理、研究、宣传等基础性工作,参与地名命名、更名617条,其中恢复使用老地名50余条。撰写地名基础研究、地名文化挖掘与保护文章15篇、拍摄地名文化专题片3部。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优秀地名评选和新增地名征集活动,征集到群众喜爱的“老街老巷”60条,“最美古村落”28个,以此扩大“老地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序恢复沿用历史地名,采取原地重启、移植使用、派生复活等形式,用“老地名”标识“新坐标”,用“好地名”注解“好地方”,重点在道路、桥梁、亭阁以及新建景观上沿用历史地名,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承、艺术性表现,激活历史记忆,让“老地名”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来源:中国民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