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经纬

2024

10/09

16:12:48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地名与民俗:曲阜市与祭孔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庙(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2006年5月20日,曲阜市“祭孔大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类)。

一、形成源流

曲阜市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孔子传授“六艺”,晚年,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集中国古代文化之大成。他创立儒家学说,开启中华文化道统长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孔子去世后,儒家思想被历代学者薪火相传,贯穿古今,影响中外,奠定东方世界文明,为人类社会文化进步做出重大贡献,被尊称为“至圣”。曲阜市以其光辉的东方古代文化被称为“东方圣城”。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庙(文庙)举行的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孔子后代及弟子以其故宅为家庙,岁时奉祀,是谓“家祭”。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1986年,祭孔大典经挖掘整理开始表演,2004年祭孔大典首次由民间活动转变为官方公祭活动。祭孔大典的内容和形式在遵循古代祭孔礼仪内涵的基础上,逐渐演变为明故城开城仪式、孔庙开庙仪式、现代公祭和传统祭祀四个部分。

二、祭奠仪式

释奠是古代孔庙祭礼中规模最高的一种。曲阜孔庙举行释奠礼,除有皇帝亲临或御遣钦差外,释、奠都有陈设、呈献的意思,指在祭奠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献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

祭孔大典是专门用于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礼乐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自古以来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

初献帛爵,帛是黄色的丝绸,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献官将帛爵供奉到香案后,主祭人宣读并供奉祭文,而后全体参祭人员对孔子像五鞠躬,齐诵《孔子赞》。亚献和终献都是献香献酒,分别由亚献官和终献官将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献相当。

三、创新发展

如今的曲阜祭孔大典在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音乐新,在原有乐谱的基础上,重新制作了开城、祭孔音乐,引入了交响乐、合唱乐团的表现形式,意在达到磅礴大气、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其次是舞蹈新,大典参照《中国历代孔庙雅乐》等有关文献图谱,对祭孔乐舞进行了重新编排,使其更具感染力。再者是服饰新,演出使用的明代服装和道具经过重新设计制作,准确体现了明代祭孔的规模和盛况。更加古朴、庄严、凝重,展现了“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盛况。

佾舞随着历代对儒学的提倡,释奠礼越来越复杂。刘宋元嘉初首次提出使用舞队,为“六佾”,即周制诸侯的等级。南齐时正式使用轩悬之乐、六佾之舞。明孝宗弘治十七年,由六佾上升为八佾笾豆等礼器的数目尽与天子等同,从此释奠礼无比尊崇的规格即正式确立。

祭孔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四、现实意义

新的历史时期的祭孔大典,不仅将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群体集体缅怀先圣、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华美德、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增强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激励后昆奋进、促进世界和谐、推动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同时也将在中国文化史、世界祭祀史、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东方圣人- -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价值、精神、智慧,亦将因之弘扬光大,造福中国千秋万代,泽被世界人类。


                                          (济宁市民政局供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