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山东省东营市中心城区一批新建道路陆续建成投入使用,部分次干路、支路和背街小巷存在有路无名现象,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山东省民政厅指导东营市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把主题教育成果体现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为城区道路科学命名。
突出“精准化”排查,全面摸清道路底数。东营市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市、区联动成立3支道路命名工作专组,坚持“尊重历史、保持稳定、方便查找、便于管理、提升品位”原则,开展无名道路排查,共摸排中心城区无名道路116条,其中次干路4条、支路13条、片区框架内道路17条、背街小巷道路82条。
突出“过程化”把控,规范推进命名工作。东营市民政局根据道路命名有关程序提出了拟命名方案,召开市地名专家论证会,对拟命名方案进行研究论证,并将拟命名方案报送相关政府、市人大、市政协、有关县区和部门,充分征求广大市民、专家、政府部门等多方意见。其间,共征集意见建议56条,经逐条组织论证后吸纳22条,并形成方案提交市委市政府。经市委市政府会议研究通过后,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对中心城区部分道路命名的通知》。
突出“人文化”命名,传承地名文化。东营市按照尊重历史、挖掘和保护本地地名文化的原则,对无名道路分级命名。次干路、支路命名方面,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东西路以国内河流名称、南北路以我国带‘州’的古今城市名作为专名”,例如:安阳河路、梁州路;东营区区域“东西路以省内市县名、南北路以国内山名作为专名”,例如:环翠路、槐荫路;支路按照道路周边企事业单位、居民区、商业区功能特点等相关情况进行命名,跨行政区域或较长的支路按次干路命名,例如:英才路、自强路、途安路。片区框架内道路命名方面,按照片区框架内的片区功能、自然地理实体、建筑功能特点等相关情况进行命名,例如:广利河片区内命名翠竹路、银杉路,市二中片区内命名明远路、明德路,西湖片区内命名西湖路、春晓路,石油装备片区内命名科兴路、油兴路。背街小巷道路命名方面,依据道路所在位置和周边环境特点,尊重附近群众的约定俗成,选用意义优美、弘扬正能量的词汇进行命名,例如:丁香路、百合路、蓝港街、秋月街。
突出“信息化”赋能,优化提升地名服务。东营市创新地名信息服务方式,以“智慧民政”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开发建设“黄河口地名信息服务平台”,设置地名信息、地名命名申请、地名查询、地名文化等模块,向公众开放地图、黄河口地名文化等信息,提供地名业务网上办理服务。在道路命名后,东营市民政局及时将相关路名信息录入平台,实现上图上网,为群众提供精准的指位信息。
(作者:张子龙 张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