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2023

09/21

15:04:05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凝聚社会“智”“力” 共谱发展新篇
--我省社会力量助力地名文化保护

地名文化传承历史记忆,社会聚力共促文化弘扬。9月19日,全省社会力量参与地名工作集中调研活动在济南市市中区举办,民政部区划地名司一级巡视员陈克相、地名管理处处长王素青,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志毅等民政系统有关领导与来自全省各地的社会力量齐聚活动现场,汇报工作进展,交流工作经验,共商共谱地名工作新蓝图。

 


地名工作试点:从“盆景”到“风景”

随着地名志愿者演唱的原创地名主题曲《这里是市中》在会场缓缓响起,本次集中调研活动的序幕也正式拉开。1904年经纬命名的街,辗转了百年未曾改变……”潜藏在歌词中的种种细节集中展现了市中区悠久的地名传承与独具特色的地名故事。

今年年初,在调研的基础上,省民政厅发布《关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工作试点方案》选取29个县(市、区)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试点单位,打造示范样本,发展壮大地名文化保护队伍,探索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地名文化保护路径和机制,营造地名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县(市、区)充分挖掘优秀地名资源,持续讲好“地名故事”,扩大地名文化影响力。

作为试点单位之一,也是本次活动的举办地,济南市市中区充分拓宽多种渠道开展地名文化工作。日前,全省首个乡村地名文化主题公园就落户该区。作为试点单位,我们正全力探索让地名文化更加贴近群众,惠及群众的新路径。”济南市市中区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活动现场,济南市中区,淄博博山区、利津县等6家试点单位分别就各自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助力地名工作新形式进行了交流发言,来自高青、惠民等县(市、区)参与地名文化保护的社会力量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

以凝聚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合力为目标,本次集中调研活动搭建了不同试点之间的交流平台。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在现场分别与省民政厅签约成立山省区划地名研究平台。此外,活动现场还为山东省区划地名处专家库专家颁发了聘书。

 

“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专设第四章‘地名文化保护,对如何做好地名文化公益宣传,研究、传承地名文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山东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是创新之举,务实之举。保护好老地名,就是保护好我们的根和魂。全社会应齐心协力,赓续传统文化,谱写地名文化保护新篇章。此次受聘智库专家、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晓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地名+社会力量”走深走实

自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地名+社会力量”逐渐走深走实,以各地鲜活的地名实践为主体,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为山东省推动地名工作的切实例证。

据悉,以成立黄河地名文化服务志愿队为契机,省民政厅先后指导各市组建了300多支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或乡村地名志愿服务队,共同响应开展了齐风鲁韵 地名传承——沿着黄河看地名”“地名文化进乡村”“访地名、寻故事、忆乡愁”等活动。结合当地地名文化特色,这些志愿服务队又先后形成了“沂韵”“上善莱西”等多个地名志愿服务品牌,共同构建了“地名+志愿力量”的参与模式。

此外,探索以“地名+企业力量”为主的互促平台,形成“地名+社会组织”工作合力也成为了各地民政系统不约而同的选择。近年来,省民政厅鼓励各地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有关地名的活动,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满足不同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的需求。通过与邮政企业合作,莱西市开展“爱心邮路传佳音 温暧地名写乡愁”活动,莒县则新添使用“毋忘在莒”为名称的彩色邮戳机,让地名通过小小邮票走出山东,飞向全世界。济南市章丘区联合文明办,召开艺术类社会组织座谈会,引导参与讲述黄河地名故事。济宁市微山县发挥社工资源整合的优势,开展“传承地名文化 守护微山记忆”地名文化保护社工项目。

田间地头、广场花园、学校教室……群众的广泛参与让地名工作更接地气、更有人气,教育力量的深度参与则赋予地名别样的意义。在滨州市阳信县,854名村级网格员在统一组织下深入地名工作一线,参与地名设标和地名采集工作,在惠民县,地名爱好者高秀亭、李向阳则致力于讲述动人的惠民县地名故事。以“制定1个方案”编印1本读物”组建1支队伍”“开展系列活动”等为主体,日照市构建起了从方案到教材,从师资到实践的地名教育体系,打通了教育各个环节。“通过多角度展现身边熟悉的地名文化,人们得以从画面中见证家乡发展变迁的轨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地名文化的浸润融入童心。”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张子龙表示,推动“地名+群众参与”“地名+教育力量”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推动地名保护可持续发展

“地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重要的中华文脉,相较来说甚至要显得更为悠久、更有基础性。”在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集中调研活动中,张志毅表示,齐鲁大地作为礼仪之邦,孔孟之乡,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的文脉,而如何保护、传承优秀地名文化,是当前民政部门和社会需要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基于此,张志毅表示,应当加强地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地名公益服务力度,完善地名文化保护措施,推动形成地名文化保护长效机制。

谈到社会力量参与地名保护的种种细节,张志毅强调,要统筹协调、多方动员,从不同角度、领域发挥特长,集众人之所长,为地名工作带来新的视角、新的启发,为地名文化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针对山东省近年来地名工作的创新举措,陈克相进行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山东省始终坚决贯彻地名管理条例的各项要求,与民政部同向发展,为全国提供了好的经验和借鉴,“这次开展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集中调研成果展示,又是一个开拓创新的工作,是贯彻条例的实际举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作者:于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