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官桥镇所辖的前莱村、后莱村、东莱村三个村,被称为“三莱村”。她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并留下了悠久的历史遗迹和传说。
《官桥镇志》中就有“蓬莱仙阁”的记述,张氏墓碑载有“蓬莱三村”的字句。“蓬莱”之名,是因村的东面有一座山岭。此岭在古时候周围是水,山顶山石起伏,花木丛生,风景秀丽,俗称小蓬莱岛。并由鲁班在此建造了规模宏伟、壮观的蓬莱仙阁。在春秋战国时代,流传着“东方有三神山,居仙人长生不老”的说法,于是寻找“三神山”的活动延续了几百年,至秦汉时期求仙的热潮达到了顶峰。官桥的古蓬莱地理位置与传说中的蓬莱三神山正相吻合。古蓬莱岛的南部是古薛河古道,北部是发源于木石镇落凤山南的诸泉水,蓬莱岛恰如一条卧龙,龙头伸在薛河,龙尾则横在魏庄七十二泉中。此泉汇合后分成两支流,一支称小魏河,经蓬莱岛西南流过丰山后在官桥村汇入薛河;另一支称小玉河,经蓬莱岛东南绕三山头至良里村东入薛河。而三山又称笔架山,三座山峰上部相连又整齐排列,恰似笔架,甚是壮观,此处地形与传说中落入渤海中的蓬莱三神山极为相似。古时登阁远望,仿佛置身于海市蜃楼之中。
岁月流逝,沧桑巨变。如今,虽蓬莱仙阁早已荡然无存,但其遗迹犹在。那遍布山岗的残砖碎瓦仿佛在诉说这里曾经的辉煌和沧桑……
另据《官桥镇志·村名由来》记载,因张、时、周等姓氏分别居住在山岭周遍,称前、后、东三个蓬莱村,古名“蓬莱三村”,后逐步演变为前莱村、后莱村、东莱村至今。
前莱村的张姓迁入。据说唐代大将军张士贵,因玄武门兵变立功,得到皇帝李世民的重用,成为禁卫军首领,统领大军。特别在唐太宗征辽战争中,屡建奇功。当年张士贵随李世民东征时,来到蓬莱村,看到这里东有龙山相望,西有丰山呼应;南有薛水环绕,中有蓬莱岛,风光秀丽。唐代末期,张士贵后裔为实现先祖的遗愿,其血脉一支从河南迁至现前莱村定居,并按西安先祖规格,为张士贵建造一座衣冠冢,就近祭祀。目前,张姓仍是此村的“大户”。
如今的“三莱村”,有张、石、范、周、孔等众多姓氏,他们团结友爱,和谐相处,为建设自己的家园默默地辛勤耕耘着……
(枣庄市民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