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着眼提高乡村地名管理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断拓展“地名+”服务新路径,建成乡村数字地名博物馆,全面、系统、直观地呈现乡村地名及相关地理风貌、地域产品、交通物流等信息。
融合多元要素
为确保乡村数字地名博物馆展示内容的翔实可靠,市中区民政局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对乡村地名信息进行摸排整理,搜集了大量地名相关的古籍、典志等资料,以及诸多当地村民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故事,并对这些资料和传说故事进行了整理和考证。利用乡村数字地名博物馆的线上展示系统,把搜集到的地名资料及传说故事归类展示,将地名文化与图片、视频等相融合,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让群众了解地名信息,以及地名背后的实际意义、文化内涵,从中感受市中区乡村地名文化。
搭建丰富功能
市中区乡村数字地名博物馆涵盖乡村地名全景地图、村落地名文化信息二维码、线上村碑村名牌、旅游景点文物古迹特殊地名、地名品牌农产品展示大厅、在传承使用中做好保护等内容。
乡村地名全景地图。市中区民政局委托第三方利用全景拍摄技术手段,在乡村地名对应地理区域进行图像采集,图像经过技术处理后与地名信息相结合。群众进入博物馆后,可以直观地看出地名所在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了解周边情况。
乡村地名文化信息二维码。为更好帮助各村向外界展示优秀文化,市中区民政局在乡村地名介绍部分加入了二维码链接,群众通过扫码即可查看该村相关地名故事、风土人情、村落历史、产业产品等信息。同时,该二维码还镶嵌在各村名牌或村碑处,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宣传效果。
线上村碑村名牌。为进一步发挥地名信息的指位性功能,市中区乡村数字地名博物馆收集录入了辖区内所有村庄村碑与村名牌的位置及全景图片,这不仅展示了各村的风貌,更方便有需求的群众提前确认村落所在位置、知晓周边环境,为出行做好规划。
旅游景点文物古迹特殊地名。市中区乡村地区拥有大量优秀旅游资源和文物古迹,为了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区民政局在乡村数字地名博物馆专门为部分优质乡村旅游资源开辟了“特殊地名”交互入口,将旅游景区内的游玩项目、设施、观光点等位置以及文物古迹的位置在博物馆中详细展现。群众可以在线查找这些项目所在位置并查看实地全暴照片,仿佛身临其境般地了解当地特色。
地名品牌农产品展示大厅。地名文化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市中区乡村数字地名博物馆开设农产品展厅专栏,将仁里村多肉花卉、青桐山泉水豆腐、大庙屯西红柿等各村优质农产品汇聚一堂。以地名品牌作为区分,突出产品地域属性,帮助各村打造地理标志性产品,同时加入产品简介、链接以及购买渠道等,助力宣传推广。
在传承使用中做好保护。在城镇化过程中,有些村被拆迁合并。市中区选择一些优秀的、历史底蕴丰厚的典型村名重新加以利用,命名一些新建社区,并将社区名称的由来、含义加入乡村数字地名博物馆中,增加了群众的亲切感。
成果充分转化
市中区民政局依托信息化技术,以乡村全景图与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自然实体及各类设施为框架,构建可视化地名信息平台,使得乡村数字地名博物馆真正“博取百家”,成为汇聚市中区乡村的一张地名大网。
立足群众,扩大宣传影响力。市中区乡村数字地名博物馆集中收录乡村全景图、标志性古建筑立体影像、自然地理实体航拍图等多媒体素材,通过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现乡村地名风采,将抽象的地名名词与实际风景、村落、道路、遗址等相联系,大幅提升了地名宣传效果,让地名更加深入人心。
多元融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市中区乡村数字地名博物馆将村落故事、民宿信息、特色景点、特色农产品所在地等多种乡村产业信息分类有序地集中到博物馆中,突出展现乡村产业地域属性,让更多人了解优质“乡土品牌”,在宣传乡村地名文化的同时,也为乡村产业打响了知名度。
专业指导,推动地名文化发展。市中区乡村数字地名博物馆不同于以往相对枯燥、单调的词典、图录类书籍,而是将各类地名信息同视频、图片等相结合,地名相关工作人员在清晰查阅某项地名相关来历、典故等信息的同时,可便捷查看周围自然环境、村貌路况,这更加有利于各项地名工作的开展。
市中区乡村数字地名博物馆的推出打通了地名文化线上可视化宣传渠道,连接线上与线下,为群众提供了了解市中区乡村地名、产业产品、民俗村貌等的便捷通道,成为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刘冬梅 潘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