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2023

08/07

14:42:11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弘扬地名文化 彰显特色禀赋 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幸福阳信增添动能

山东省阳信县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优势,探索建立地名工作长效机制特别是开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亮美好家园试点以来聚力弘扬地名文化,充分做好地名文章 ,探索出地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阳信路径。

坚持精准对接施策,让地名服务强起来一是地名工作有规可依。出台地名命名更名 、信息采集、使用工作规范等相关制度性文件5个,发布《地名命名更名工作服务指南》,完善各环节原则程序。二是地名工作三级联动。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地名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同步成立工作机构村级确定专人负责三是专业指导跟进到位。遴选来自社会各界的11位地名专家成立县地名文化研究会,累计提供地名文化专业性、权威性咨询服务566次,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试点。

坚持赋能产业发展,让地名服务实起来一是打造中国第一牛县 地名品牌阳信是优良畜种渤海黑鲁西黄牛主产区获批国家地标认证3个全县大力宣传推广地名特色产品按照种养加一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思路,抓龙头补链条、促集群,推动肉牛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目前年存栏肉牛27.3头,标准化肉牛屠宰企业76家,年屠宰能力达120万头全国县级第一位二是打造中国鸭梨之乡地名品牌。阳信鸭梨兴于隋唐、盛于明清,迄今已有1300多年栽培历史。通过用地名文化丰富拓展梨品牌内涵,按照保老、建新、促长思路,强化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实施品种更新换代、品质赋能升级、品牌培育提升工程。目前,拥有成方连片梨园10万亩,年产量20万吨,涵盖23个系列56个品种。三是打造国古典家具文化产业基地地名品牌充分发挥地名价值提升产品文化涵,按照阳信·文化莳光产业园总体定位致力推旧物新生,唤醒中国人共同时光记忆旧物, 打造阳信城市文旅新名片旧物赋能共创中华文化复兴新时代。目前,年产古典家具600余万套,交易总额60亿元,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古旧家具收购、加工、销售集散地。

坚持助力乡村振兴,让地名服务靓起来”。一是用力推动地名赋新。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共产240个新地名。通过创新实施群众合议乡镇(街道)提报、专家会审县地名办审核 、县政府批复五步工作法”,将原有地名和新生地名有机融,诞生阳和新康和新村连心村一批新地名。二是用力推动地名上图。围绕乡村重要地名、旅游景点、农副产品等采编地名信息322条,设标更换地名标志232处,在高百度地图上传地名信息2582条三是用力推动地名。组织地名专家到132个村开展寻访,出版《阳信地名故事》。建设22处村级乡村地名馆。成立老霍说地名工作室,依托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发布地名故事158期。精心打造张家集土改纪念室3处红色地名文化基地。

坚持强化社会治理,让地名服务动起来一是严格地名上报筛选标准。按照《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对自然地理实体和乡村居民点、道路街巷、旅游景点等命名设标现状及问题拉网排查共整改有地无名道路56条和有名无标道路78条、居民点67个。二是地名各类数据充分共享。全县地名基础数据3项政务数据4项、公共数1184条分别按不同权限面向不同对象以不同形式共享使用更好满足数字乡村建设和群众多样化地名信息需求。三是地名志愿服务扎实开展。吸收854名村级网格员参与地名信息采集,联合3家社会组织成立由57名志愿者组成的地名工作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地名信息调查、法规宣传等志愿服务1500余人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