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民政局探索“1+6”机制全域共建
实现模范机关建设“全域一片红”

发布日期:2023-08-30 09:30 来源:民政厅办公室
字号:

威海市民政局认真落实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总体思路,坚持把“1+6”联动机制作为推进模范机关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重要抓手,一体推进“理论联学、服务联动、品牌联创、活动联办、风险联控、队伍联建”,努力实现“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市县民政部门8个集体获评精致模范机关建设表现突出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五星级党支部等称号,模范机关建设实现“全域一片红”。

一、紧扣建设“忠诚民政”,“理论联学”筑牢思想根基。一是深化创建理念。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遵循,将“精致”标准植入模范机关创建全过程,市县统一打造“精致学习型、精致服务型、精细作风型、精致品牌型、精致管理型”的五型精致模范机关,形成特色党建标识。二是抓实理论学习。建立“逢会必学”“共学共进”等学习机制,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建立“青年大学习”“学习沙龙”“周五畅谈”等交流平台,组织“理论联学”9次。三是强化工作落实。建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政治台账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民政工作部署摘录,制定重点任务事项98个,闭环监督抓好落实,今年全市已形成理论调研79篇,有效推动理论学习向制度性成果转化。

二、紧扣建设“为民民政”,“服务联动”实现提质增效。一是以实现创新突破为抓手。将今年确定为全市民政系统“创新突破年”,市县联合确定创新突破项目33个。创新打造智慧民政数字平台,整合8类29项民政数据,贯通市级13个部门及区市大数据中心链条,共享信息近600万条。推进康复器具产业发展,联合发改、工信等17部门,推动医疗康复辅具产业园、中日韩康复辅具产品交易中心等产业园区建设,联合镇街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打造9个服务站,受益残疾人2.1万人。二是以办好民生实事为根本。持续推进“机关接地气、干部走基层”主题实践,市县民政干部深入服务一线调查研究,结合掌握情况,投入1.4亿元,有针对性地开展困难重症精神病人免费集中收治、适老化改造等27项民生实事,惠及困难群众348万余人次。

三、紧扣建设“品牌民政”,“品牌联创”形成发展优势。坚持“一区一品牌”“一业务一特色”,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社会救助领域,依托“威救你”社会救助品牌创建经验,指导区市深化“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分别打造社会救助品牌,环翠区“环环助”、文登区“文暖你”、荣成市“荣易办”被确定为2023年度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在社会组织领域,以全域创建社会组织党建品牌为抓手,扩大“威海红帆”品牌影响力,8个区市分别形成子品牌,投入300万元,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在特殊群体关爱、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专业服务,预计近13万人受益。在公益慈善领域,坚持“群众点题、慈善搭桥、品牌驱动”战略,在全市相继打造“阳光洒满窗·家家悦”“海马·自由呼吸”等30余个慈善品牌,惠及困难群众5.4万人。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联合环翠区立足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护童成长”试点,培育打造“爱润海娃”“满天星”等40余个优秀项目品牌,惠及儿童2万余人次。

四、紧扣建设“活力民政”,“活动联办”增强系统活力。一是联建共办,党建联系更紧密。统筹市内红色教育资源,推行“红色联盟”,市县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7次,有效增强组织向心力。坚持“党建+服务”,市县两级指导社会组织开展“威海红帆·益心向党”社会组织公益实践项目316个,受益群众近150万人,切实以“党建链”提升“业务链”。二是建强组织,群团工作更有力。激发工会群团工作活力,强化号召力,多个集体荣获“活力工会”“社会妈妈先进集体”“无偿献血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三是丰富形式,主题活动更精彩。组织开展拓展训练、趣味比赛等文体活动6次,组建文体兴趣小组,积极参与书法绘画、铁人三项等文体活动10余次,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召开全市“最美基层民政人”先进事迹报告会,5名不同领域先进基层代表讲述工作事迹,崇尚先进、争当先锋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五、紧扣建设“实干民政”,“风险联防”推动固本强基。一是联动推进作风改进。聚焦“对党忠诚、真抓实干、争先进位、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廉洁高效”,市县联合开展改进工作作风六项行动,着力破解安于现状、能力不足等作风问题,培养敢为善为、务实担当的干部队伍。二是联动开展专项治理。开展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市县联动开展督导检查,形成防范化解风险系统合力。推进“小切口”专项治理,全市自查问题11条,解决具体问题2个。三是联动打造廉洁阵地。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市县同步建立《政治生态活页》,开展领导干部“精准画像”,强化分析研判,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推送《廉洁警示录》《廉节书信》,收集民政系统违纪违法案例,时刻绷紧廉政弦。

六、紧扣建设“整体民政”,“队伍联建”找准互通渠道。一是建立对接会商机制。立足区市特色,通过视频连线和实地调研等形式,调动比学赶超积极性,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格局。今年已承办省级以上会议4次,召开全市工作会6次,研究联建提升事项30余项。二是建立淬炼提升机制。实施“一线淬炼”计划,选派30名青年干部到基层一线、直属单位、服务机构、工作专班锻炼提升。开展“民政大讲堂”“业务大练兵”,编印《业务知识口袋书》《基层工作常见问题》,夯实基层业务能力,年底开展“最满意工作讲述评”活动。三是建立协同宣传机制,市县联动搭建新媒体宣传矩阵,以“社会帮扶暖人心”为主题,发布政策解读126条,高质量短视频37部,微电影《办不办》、“救助手提袋”等3项成果获评全省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宣传成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