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树品牌、促联动推动全市民政系统模范机关建设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3-05-12

今年以来,枣庄市民政局党组坚持早安排、早动员、早部署,抓市级带区(市)、抓机关带系统,在上下联动、一体推进上积极探索、示范先行,不断推动全市民政系统模范机关建设工作提质增效,凝聚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一、聚焦机制建设,在工作联推上下功夫。一是高点位启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模范机关建设的要求,结合民政系统工作实际,细化制定实施方案,建立6个工作专班,构建了县级干部牵头、相关科室和局属事业单位主动对接、各级民政部门共同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高标准开展。4月25日,省福彩中心技术部党支部和枣庄市福彩中心党支部在枣庄市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重温铁道游击队精神,感悟新时代党员使命。4月26日,市民政局联合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滕州市民政局共同开展模范机关建设“三级联动”推进活动,并举行了“党心红•民心暖”民政党建品牌发布仪式。三是高质量落实。一方面,加强与民政部、省民政厅的沟通汇报,邀请民政部、省民政厅相关人员来我市调研10余次,积极宣传工作成效、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对区(市)的调研督导,进一步培育先进、拉促中间、帮扶后进,补短板、固底板、强弱项,提升全市民政工作整体水平。

二、聚焦品牌赋能,在组织联建上下功夫。一是建立统一体系促机制融合。局机关党委按照“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目标定位,以“党建引领·民政为民”品牌为引领,构筑“1+7”党建品牌矩阵,打造“红心向党 福利童心”“爱心慈善 情系民生”“树先锋形象 促福彩发展”等系列党建品牌。二是强化日常管理促责任融合。制定全市民政系统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通过完善制度、细化流程、严格考核、严肃问责,提升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感,推动全市民政部门干部职工提振精气神、鼓足实干劲;制定“双计划”“双责任”清单、模范机关创建、党建工作要点、纪检工作要点、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等多个文件,以作风建设成效推动工作质量提升,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三是夯实理论学习促思想融合。以“微”平台助推“大”党建,积极探索“互联网+智慧党建”工作模式,用好“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新媒介,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红色教育、廉政警示教育;通过民政大讲堂、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围绕理论学习、安全生产、群众满意度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开展了10余次联建活动,真正把模范机关建设融入到大局中、体现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

三、聚焦效能提升,在业务联促上下功夫。统筹推进“1261”总体思路,发挥“党建+”载体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把落脚点放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使命担当上,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聚焦“党建+救助”,形成以市级“枣救助”品牌引领,“善救善助”“薛惠爱”“亭温心”“Hui救助”“峄路畅通”“台诚爱”“高助力新救助”7个区(市)子品牌为支撑的“枣救助”工作格局。聚焦“党建+养老”,通过“各级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自筹一点、老年人子女承担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方式,今年建成爱心食堂、爱心助餐点100处,满足老年人就餐服务需求。聚焦“党建+慈善”,精心打造“枣慈留香”品牌项目,拓展“互联网+慈善”发展新模式,持续聚合慈善资源,将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模式转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聚焦“党建+创新”,依托京台高速“大运河服务区”,全力争创全国首家边界文化服务区,积极打造国家级“孤弃儿童养育服务标准化试点”。聚焦“党建+争优”,打造民政领域试点示范的“枣庄样板”,滕州市获评“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全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县”,薛城区、峄城区被列为全省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质量提升试点单位,市中区被列为全省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试点单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