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民政局城乡助餐服务工作经验入选省委省政府典型案例
近日,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典型案例〉的通知》,共评选出50个创新案例。《威海市构建城乡助餐服务体系 解决老年人“一餐热饭”难题》作为“十大创新”中两个民生改善创新案例之一入选,具体内容如下。
威海市积极构建城乡助餐服务体系,有效解决老年人“一餐热饭”难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066处城乡餐桌,覆盖1318个村(居),日均服务3万人次。一是强化资源整合,解决“建得起”的问题。“物尽其用”,破解场地难题。由政府按标准选址建设,如由运营方提供或租赁的场地,政府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充分利用农村幸福院等现有设施,提升改造一批助餐场所。“内挖外引”,破解资金难题。整合各级专项资金,逐级配备老年餐桌建设、运营补助,明确餐桌用水、用电等享受居民价格。坚持产业带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深挖各级慈善基金的巨大潜能,累计募捐1302.7万元。“信用互助”,破解人员难题。对参与餐桌建设运营的志愿服务行为给予“海贝分”信用加分,有效补充农村助餐队伍。积极探索“信用超市”、“信用小菜园”等模式,荣成市3万多名志愿者为1.5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午餐。二是创新多元模式,解决“吃得好”的问题。“公益性+市场化”模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社会餐饮企业投身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机构+”模式。鼓励养老机构开展老年助餐配餐服务。如文登区张家产镇,依托瑞云祥机构中央厨房,为周边30多个村600余名农村老年人提供配送餐服务。“睦邻互助+”模式。引导本村热心公益的低龄老年人,组建互助服务队,为本村高龄、独居等老人,提供助餐服务。“互联网+”模式。鼓励助餐点与物流企业和送餐平台等对接磋商,试点推进“开放式”助餐服务,实现线上点单、在线结算、实时记录。三是健全机制手段,解决“管得住”的问题。打造智慧监管平台,配备打卡、人脸识别管理系统,实现线上远程监控和运营情况实时监管。联合11部门出台《威海市农村老年餐桌建设和管理办法》,定期组织部门对餐桌进行“体检”,开展老年餐桌星级评定工作,评定结果与餐桌运营补助挂钩,促进餐桌长效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