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23

04/18

08:57:53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晏王庙村——晏子故里有遗迹

晏王庙村是一个很古老的村庄,有说周朝立村,有说秦朝立村,有说汉代立村,史料无徵,很久,很古,兴废数度,村名因周朝齐国名相晏婴而名。最近一次立村在明末。其时高密东南乡城律王姓迁此村,地处晏婴庙前,取名“晏王庙”。清乾隆年间,高密南乡沙坞王姓徙居庙东,亦称晏王庙。两村相距半里,俗称前后晏王庙。1956年两村合并,1966年“文革” 初期改称叫法时髦的“四新”村1993年又改回晏王庙村至今

晏婴,谥平仲。他忧国忧民,直言敢谏,节俭廉洁,机智善辩;人格高尚,政绩卓然,被公认为我国春秋末期的著名贤相,历来与管仲齐名,并称“管晏”,对后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史记管晏列传》载:“晏平仲婴者,莱之夷潍(今高密)人也。”赵金炎《晏子年谱》记载晏子30岁前居高密,其父晏弱灭莱国后随之迁居齐都临淄。晏子卒后,世传其墓有三:临淄、平原、高密各一人多以高密为衣冠冢。今晏王庙一带在周朝为晏子食邑清康熙《高密县志》记“朱晏社,县南三十里,平仲庙在此。”盛时有房屋99间。20世纪60年代,拆庙平墓时,晏子庙为楹,砖木结构,主神泥塑晏婴像,两边配有战国时楚人甘罗和北宋人梁灏。庙联相传为:

贤君事业留齐国  敬有声名在鲁邑批:久而敬之 善与人交

庙后有冢冢面积约20平方米,高12米。墓侧有石碑,传为汉代所立,“穹碑”二字,每字约方二尺余。旧志八景之五曰“晏冢穹碑”今(碑)已毁。“穹碑”穹者,大也。据传明代碑先折断,后为土掩埋不知所踪。咸丰、同治年间尚有断碑数段,清末已不存。20世纪70年代,墓穴曾塌陷,深有水,当地老百姓用7根高粱秸秆接起来探视仍不见其底。1995年,村在原冢处重树“晏冢穹碑”,仅标志而已。现墓顶封土及墓前所立之碑为2013重修,基本与明清时代之状貌吻合村西北有隋代胶西县城,相传晏子后人住在此处,宋末迁走,去向史料无徵,当地人直到民国初期仍称此地为住晏城。晏子因其品行高尚2000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敬仰,座村庄也因爱屋及乌随着晏子故事载入史册,成就一桩地名佳话。

                                                                                                                                         (高密市民政局供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