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信息

2023

03/08

09:32:45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牢记使命嘱托 守护乡愁记忆高质量推进黄河口地名文化建设

东营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努力打造黄河口地名文化品牌,推动东营地名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坚持思想破茧,完善机制“下真功”。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将地名管理和地名文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地名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调度推进相关工作。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纳入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地名管理条例》列为全市“十四五”普法学习重要内容。二是建立联动机制。成立东营市地名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公安、民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等11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联席会议、地名专项座谈会、推进会,加强成员单位间的磋商合作,合力推进地名管理和地名文化保护工作。三是拓宽人才队伍。建立东营市行政区划和地名专家库,聘请熟悉历史文化和地名文化的社会人士加入地名人才队伍。建立市县两级专家咨询机制,累计组织专家评估论证4次,专业解答地名文化建设和遗产保护咨询13次,切实发挥专家决策建议和专业咨询作用。开展地名文化专题培训2,提升地名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文化水平。积极培育地名文化社会组织,壮大地名文化建设队伍。

坚持路径破阵,稳妥规范“出实招”。一是严格道路命名。制定《东营市中心城区道路命名暂行规则》,严格落实街路巷命名规范,从命名程序、名称选择、命名理据、新地名文化内涵等多方面严把地名命名关,推进中心城区116条次干路、支路、背街小巷等无名道路命名工作,极大方便了10余个生活片区居民日常生活,提升了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规范地名使用。稳妥完成住宅区、楼宇名称管理职能衔接工作。系统梳理住宅区、楼宇名称管理法律依据、内容要求、流程规范,对“住建部门征求同级民政部门意见”这一关键环节进行了细化明确,研究制定了操作规范、批复模板。联合综合执法、交通等部门共同做好标准地名的规范使用,明确在公文、广告、报刊、媒体、标志牌等方面使用标准名称。三是提升数据质量。扎实开展国家地名数据库数据质量建设行动抽调市县乡三级民政部门精干力量,吸纳志书编辑人员、地名专家,成立数据质量建设专门队伍,积极开展地名信息数据县级修改完善、市级审核修订工作。圆满完成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实体、道路街巷、居民点、群众自治组织名称等多类地名14200余条数据的质量提升任务。

坚持创新破题,传承保护“求突破”。一是建立健全认定保护机制。出台《东营市市级地名文化遗产认定标准》,认定市级地名文化遗产13处,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2处。积极开展历史地名挖掘保护,对全市地名文化遗产进行收集、记录、统计,完善了大王镇、龙居镇、草桥村等四类46处地名文化遗产,建立了分级保护机制与保护措施。二是开展地名文化特色活动。围绕“黄河口地名文化”这一主题,联合市文旅局,开展全市黄河口地名文化摄影大赛,用摄影作品诠释黄河流域东营辖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中含有的地名文化内涵,评选优秀作品127幅联合市社科联,举办黄河口地名文化研究成果征集活动,以论文形式,深入探索黄河口地名文化研究新视角,评选优秀研究成果43篇,有力促进了黄河口地名文化传承弘扬、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地名管理服务创新。东营市东营区举办了“喜迎二十大·同心向未来”民政杯地名文化书法网络展。东营市河口区开展“魅力河口·探寻最美地名”作品征集活动。三是开发建设地名信息平台。突出创新地名信息服务方式,以东营市“智慧民政”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开发建设“东营市地名信息服务平台”,设置地名信息、地名命名申请、地名查询、地名文化等模块,向公众开放地图、地名文化等地名信息,提供地名业务网上办理服务,有力提升了东营市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东营市民政局供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