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打造“1+4”地名服务品牌
2022年平原县被山东省民政厅确定为“加强乡村地名管理工作试点单位”,结合《全省民政系统模范机关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方案》要求,强力推进乡村地名管理服务试点工作,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省民政综合服务中心、德州市民政局、平原县民政局开展乡村地名服务试点“三级联动”活动。实施了“1+4”地名管理服务质效提升工程,优化地名服务,赋能乡村振兴。“1”是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组织领导,“4”是实施四大工程,包括:实施乡村地名标志提升工程、实施“记住乡愁” 地名文化传承工程、“打造地名文化品牌,赋能乡村振兴”工程、“规范道路命名,优化营商环境”工程。
“1”一项机制: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组织领导
在完善管理机制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加强党对乡村地名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县委副书记、县长卢明鹏为组长,副县长赵玉民为副组长,公安、民政、自然资源等18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级地名工作管理协调机构,多次召开联席会议,明确成员单位职责,落实试点工作经费,制定出台地名管理服务等规章制度和相关文件,协调解决地名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理顺地名管理服务长效机制。试点县工作开展以来,形成了统一管理、分级分类负责,协同各方共管的地名管理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例如:2022年9月我县工作人员在街路牌巡查中发现某商家私设违规路牌,第一时间将此违规行为反馈到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部门立即对该路牌进行了拆除。
在试点县工作推进中,协调编办出台《关于调整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住宅区、楼宇的命名、更名职责的通知》(平编办〔2022〕35号),2022年10月与县住建局完成了住宅区、楼宇命名更名审批职能移交工作,双方签订了《移交协议书》,将住宅区、楼宇的命名、更名职能移交给县住建局。理顺了部门职能。
“4”项工程:
一是实施乡村地名标志提升工程:
在实施乡村地名标志提升工程进程中,足额落实专项经费,大力推进农村地名标志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设置。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准确、便捷的地名公共服务。在工程推进中,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从实际出发,做到“三个融合”。在完成300多个村庄地名标志优化提升的基础上,目前我县已实现乡村地名标志设置全覆盖。
乡村地名标志提升工程的三个融合:第一设置兼具文化特色的地名标志,同时与村容村貌有机融合,彰显村居特色。第二创新乡镇、农村居民点等地名标志设置方式,将地名标牌设置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集指位性、观赏性一体,为乡村提供准确便捷的地名导向服务。第三与美丽乡村建设、地名特色文化相融合,挖掘乡镇各自特色,提升乡村地名标志设置规范,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名标志。
二是实施“记住乡愁” 地名文化传承工程:
在实施“记住乡愁”地名文化传承工程过程中,发挥千年古县优势,挖掘记忆乡愁文化,平原县民政局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在“平原欣闻”客户端设立“平原地名”专栏;从2022年8月份开始,每天下午4点在调频107.4“平原地名文化”宣传一处村庄历史文化,截至目前已播放160余期。
2022年在省民政厅举办“喜迎二十大.探寻齐鲁地名文化”山东地名宣传片、微视频及黄河地名故事征集活动中,平原县参选作品“千年古村张官店”微视频荣获三等奖。
保护老地名、守住根、留住魂《平原县乡村记忆》征编工作有序开展,县政协牵头,民政积极配合,县乡村三级联动,村村参与,全面铺开,记录乡村历史变化,助力乡村发展振兴。2022年12月份完成定稿并出版。
三是打造地名文化品牌,赋能乡村振兴工程:
在地名文化品牌赋能乡村振兴工程推进中,加强地名文化转化应用,发挥地名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中的服务功能,打造乡村地名文化品牌。通过建设乡村记忆地名文化广场、乡村地名文化广场、乡村地名文化旅游、美丽乡村记忆馆(全县建成美丽乡村记忆馆35个)等方式打造乡村地名文化宣传阵地。
桃园街道,因城镇化建设推进,乡村地名变更消失的较多,桃园街道以“情系桃园 记住乡愁”为主题建成桃园地名文化广场;地名赋能乡村振兴,打造“桃园礼享电商供应链”品牌,塑造“桃园电商小镇”推广我县“老字号”“土字号”优质特色农产品,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平原,走向全国。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王庙镇,历史上曾多次成为平原县政治、经济和贸易中心。张官店是平原古县城遗址,历史文化悠久,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是县志中文字记载最早的村庄。平原县打造的水上古村落“张官店”已全部完工,是我县唯一的水上古村落。以“汉风水韵,魅力古村”景观规划为基础,“张官店水上古村落”旅游项目及刘备、关羽、张飞等历史人物故事,充分挖掘“义”地名文化(即侠义、情义、正义、大义),打造特色地名文化旅游,让千年古村重焕生机。
腰站镇锅培口村传承百年的“牛斗虎”民俗表演,2007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锅培口村”已列入我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成非遗地名文化主题展馆;“小屯村”是平原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深入挖掘腰站镇红色地名文化,打造腰站“小屯村”红色教育基地。
四是规范道路命名,优化营商环境工程:
2022年上半年,会同交通、自然资源等部门,深入开展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和乡村地名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对没有命名的乡村道路,按照“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进行乡村道路命名。12月县政府出台了批复文件,对全县270余条无名道路进行了规范命名。今年,我们将持续推进乡村道路标志设置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打好基础。
下一步,持续深化乡村地名服务试点成果,积极推动乡村地名规范化管理、品牌化服务工作,率先完成全县乡村道路标志设置工作,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齐鲁样板,赋能乡村振兴。
(平原县民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