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刊登滨州市婚丧习俗改革经验文章

发布日期:2023-02-16

       《中国社会报》刊登滨州市婚丧习俗改革经验文章。原文如下:

       原文如下:

 山东省滨州市——

三套“组合拳”破解婚丧习俗改革“三大难”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针对婚丧习俗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抓住改革攻坚“开头难”“落实难”“持续难”关键环节,重拳出击,实招治理,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现代文明新风在全市落地生根。

一、以“村规民约+规矩规范+承诺书”组合拳,破解婚丧习俗改革“开头难”

村规民约,在黄河文化和齐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滨州,有着极强的约束力。滨州市在全市4787个村(居)按照“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评估机制、有培训制度”四有标准建立红白理事会,聚焦属地风俗陋习,按照尊重传统、民主协商的原则,将红白事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阳信县探索推出红白事两块牌子,谁家有红白事就将相应牌子放到门口,形成了倡树新风的“挡箭牌”。

滨州市还加强党员干部示范力,给领导干部树规矩、立规范,明确严禁和提倡事项,严格落实报备制度,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博兴县制定《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宜党员干部“八不准”》,明确红白事办理时限、规模、标准、流程等“八项规定”,自攻坚行动开展以来,该县查处违规操办问题16起。

工作推进过程中,滨州市严格落实移风易俗承诺制,重点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等内容,在各县(市、区)开展移风易俗承诺书签订活动,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博兴县在全市率先完成460个村(居)14万余户和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及规模以上企业干部职工承诺书签订;阳信县在婚姻登记颁证和殡葬火化环节,要求当事人签订承诺书,落实移风易俗相关规定。

二、以“组织保障+督导监管+考核奖惩”组合拳,破解婚丧习俗改革“落实难”

为了破解婚丧习俗改革“落实难”,滨州市成立市、县移风易俗工作专班并制订相应实施方案,明确专班及各成员单位具体工作职责、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运转机制,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博兴县成立由书记、县长“双挂帅”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县、镇、村(居)三级书记抓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架构;阳信县在10个乡镇办设立移风易俗办公室,依托全县854个村(居)红白理事会,形成县、乡镇办、村(居)“1+10+N”组织领导模式。

旨在落实督导监管责任,滨州市设置投诉举报电话,由各县(市、区)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各乡镇办、村(居)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常态化督导巡查和不定期暗访抽查。“移风易俗大数据平台”是博兴县开发的智能管理系统,把全县12个镇办460个村(居)红白事宜通过系统上报,县、镇办移风易俗领导小组随时能掌握村(居)申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入户走访。

重在实效,滨州市将婚丧习俗改革工作列入市、县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和乡村振兴战略考核重要内容。博兴县建立“红黑榜”制度,让守约者“有面子”,失信者“丢面子”,该县店子镇耿郭村还将村(居)划分为4个片区,按照每个片区联系的街巷、农户所获积分,调动村民遵守规定、相互监督的积极性;滨城区秦皇台乡推行“文明村风积分银行”,群众可凭积分兑换日用品。

三、以“服务能力+文化引领+宣传阵地”组合拳,破解婚丧习俗改革“持续难”

改革需要持续动力,久久为功才能让人民群众看到收益,打心底里支持推进改革。

滨州市把公共服务能力作为推动婚丧习俗改革的前提,结合群众需求和问题短板,推动婚丧服务软硬件提档升级。婚姻方面——该市推动各县(市、区)婚姻登记大厅完善网上预约、婚前辅导、登记颁证、矛盾调解等相关场景功能设施建设,加快全省通办、无实体证件办理进度,强化数据质量提升和登记员培训,打造全链条服务模式;同时,在公园、景区、广场建设集体婚礼及颁证基地,在村(居)建设移风易俗礼堂、食堂,搭建人人用得起、用得上的平台。无棣县在古城景区建立移风易俗集体婚礼基地,邹平市在16个镇办建设富有特色的新时代结婚礼堂,博兴县乔庄镇在各村打造移风易俗大食堂。殡葬方面——该市推动各县(市、区)不断加强殡仪馆、公益性公墓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殡葬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行动,落实基本殡葬服务全免费制度,推动身后事“一件事一次办”;仅2022年一年,全市减免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4217万元,新建公益性安放(葬)设施120处,博兴县、无棣县殡仪馆、骨灰寄存设施建成投用,阳信县在10个乡镇办各建成1处殡葬礼仪服务驿站。

文化,能潜移默化激发人们内心的澎湃力量。滨州市把文化引领作为推动婚丧习俗改革的有效载体,加大对婚丧习俗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转化发展,实现“移旧风陋俗”“送新风良俗”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坚持礼仪引领。婚姻方面,创新婚礼模式,实现喜事新办,比如,博兴县每年举办移风易俗集体婚礼;殡葬方面,创新人文化追思会模式,一些区县在殡仪馆追悼厅和各村(居)殡葬服务厅,推行“宣读逝者生平、致悼词、致答谢词、三鞠躬”追思模式,得到群众支持。另一方面,坚持民俗引领。该市要求各县(市、区)通过建设婚俗文化馆、婚俗广场、主题公园和生命纪念园等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树婚丧习俗改革新风良俗。邹平市、阳信县在婚姻登记处建设婚俗文化展馆和移风易俗宣传栏;博兴县依托董永公园、惠民县依托康家堡乡村景点打造婚俗文化主题公园,阳信县在10个乡镇办各建设1处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

滨州市还把宣传阵地作为推动婚丧习俗改革的有力抓手,通过加强集中宣传营造声势以及鼓励婚丧新风创作等推动倡树新风尚。该市将每年3月定为移风易俗集中宣传月,做到户户晓政策、人人知标准。同时,通过创作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小品、快板和地方戏、微电影等精彩剧目,开展“文化下乡巡回展演活动”。博兴县创作的小品《红白公事》、邹平市创作的吕剧《老牛嫁女》、阳信县创作的微电影《小刘村移风易俗记》,引起广泛共鸣。全市各县(市、区)还广泛开设“婚姻家庭教育流动大讲堂”,定期开展婚姻家庭辅导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居)“四进”活动;在各村(居)打造移风易俗宣传一条街,以生动形象的墙绘漫画标语实现宣传深入人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