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金乡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青年,聚焦主责主业,积极融入全县“招才引智”工作大局,成立青年(大学生)就创业工作部,深入推进“青鸟计划”,广泛组织大学生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等,在基层一线实习实践、锻炼成长,为金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一、强化引凤归巢,用好“穿针法”。一是常态化开展政企实习,吸引蒜青学子“飞入其中”。在全县范围内发布暑期实习实践计划,对接65家政企事业单位,挖掘暑期实习实践岗位438个,536名金乡籍学子到机关企事业单位、重点项目现场、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和乡村振兴一线等参加政企实习,让大学生参与中心工作、了解发展大局,助力黄河大集、快乐向前冲等重要活动。评选出114名优秀实习实践大学生和志愿者,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支持家乡建设、参加家乡发展、谋划家乡未来的积极性与回乡热情。二是联合开展招聘会,期待蒜青学子“衔枝筑巢”。针对准毕业大学生,通过征集人才需求、组织网络招聘等措施,实现企业用工和青年学子求职供需精准对接。联合团县委、县人社局组织开展“就业服务季”“实习实践季”等专题服务,发布就业创业信息、人才招引政策信息200余条,开展“人才夜市·春风行动”“春风送岗·共贺元宵”“青鸟计划·就业服务季”等实习就业招聘系列活动10场,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000个。为定向帮扶的10名困难大学生推荐七州、万马传媒、金信集团等工作岗位,目前8名已经与公司顺利签约。三是护航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书写蒜青学子“青春风采”。积极联系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济南大学等30余所高校,对接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队23支,围绕乡村振兴、关爱困境儿童、寻访红色记忆、青春支教等各类活动主题,开展“蒜都粉刷匠”“扬帆e+公益夏令营”“高校学子与金乡孩童手牵手”等特色活动,展现青春风采。
二、注重平台建设,磨好“绣花针”。一是搭建沟通桥梁,让蒜青学子“振翅高飞”。搭建联系学子的“两站一群一平台”,实现金乡籍优秀青年人才的组织化管理。启动实施“蒜都学子十百千集聚计划”,在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大学等组建30处“青鸟驿站”和2处“蒜小青”人才驿站,在金乡街道春秋社区打造青春社区,为蒜青学子提供各项专属服务。二是探索培育模式,让蒜青学子“乐在其中”。出资成立蒜都青年大学生服务中心,为蒜青学子融入家乡发展提供平台,引导协会爱心企业、商超等与学子建立常态化联系,双向摸排学生就业实习需求和政企单位用工需求,为精准对接青年学子需求提供有效支撑。三是厚植桑梓情怀,让蒜青学子“抱土回归”。通过开展“蒜都英才故乡行”“跟着观摩看发展”“我为家乡代言”等活动,带领蒜青学子实地了解金乡发展状况,认识金乡人文情怀,激发返乡热情、做好宣传推介,为人才回引贡献青春合力。
三、开展亮点活动,找准“落针点”。一是创新发布活动清单,与家乡增强粘性。通过召开暑期大学生见面会+网上调研咨询的形式,充分征求蒜青学子实践意愿+专业特长,实施“4+7”项目服务模式,摸排心愿清单,为蒜青学子提供多样化、精准化的创新组合服务。近1000余学生参加地摊经济文化节、青年音乐节、青鸟绘金乡等实践活动,蒜青学子将自己所学知识赋予家乡新的发展动能,实现与家乡同行的双向奔赴。二是创新建立青春智库,为家乡建言献策。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高校工作委员会,选聘主任1名,副主任5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8名,引导大学生积极融入社区服务、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收集、反馈为家乡发展意见建议56条,增强大学生群体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三是创新实施蒜青学子校地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围绕人才供需、科研成果转化和校地合作等,积极拓展实践育人有效路径,与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管理学院等高校建立校地合作框架协议。达成高校学成组建“红色教育”“乡村振兴”“支医支教”等三下乡团队来金实习调研长期合作意向,实现学校科研团队与企业发展深入合作。
来源:金乡县青年志愿者协会
编辑: 金乡县青年志愿者协会